尋村蹤之舍塊鄉白鶴村
白鶴村名形似鶴,清朝采礦煉銅熱。
村名傳說故事多,曆史遺跡共傳承。
1
初識白鶴村
在廣袤無垠的雲貴高原之畔,金沙江蜿蜒流淌,宛如一條銀色的巨龍,將大地切割成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這壯麗畫卷的角落,隱藏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小村莊——昆明市東川區舍塊鄉的白鶴村。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懷揣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帶著一顆探尋的心,踏上了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沿途,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讓人陶醉其中。終於,在一片翠綠的田野中,我遠遠地望見了那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小村莊。
白鶴村,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詩意。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棲息著成群的白鶴,它們翩翩起舞,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吉祥與安寧。隨著時間的流逝,白鶴雖已離去,但村名卻流傳至今,成為了白鶴村永恒的象征。
踏入白鶴村,仿佛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村口,一塊巨大的石碑矗立著,上麵刻著“白鶴村”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沿著石碑,一條青石子鋪成的小路蜿蜒伸向村中。兩旁,古樹參天,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偶爾,幾隻小鳥從樹梢飛過,留下一串串歡快的鳴叫聲。
步入村中,隻見一排排古樸的房屋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屋頂上覆蓋著青瓦,牆壁上爬滿了青苔。房屋之間的空地裡,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談論著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漫步在村中,感受著這裡的寧靜與祥和。這裡的民風淳樸,村民們熱情好客,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村子裡,我結識了一位名叫楊勇誌的老人,她告訴我,白鶴村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在這裡,有許多古老的傳說和民間故事,等待著後人去發掘和傳承。
隨著對白鶴村的深入了解,我漸漸被這片土地所吸引。我決定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用心去感受這裡的每一寸土地,聆聽這裡的每一段故事。我相信,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我將收獲到無儘的驚喜與感動。
2
銅韻傳承
在昆明市東川區舍塊鄉的白鶴村,名字的背後,蘊藏著一段與銅礦緊密相連的曆史篇章。這裡曾是銅礦的寶地,銅的開采與加工讓村莊一度繁榮昌盛。然而,隨著資源的枯竭和時代的流轉,白鶴村也逐漸步入了衰落。儘管如此,銅韻的傳承卻成為了村民們心中永不磨滅的記憶。
在一戶溫馨的農家小院中,我有幸遇到了三位村民:張正豐、肖朝能和何麗萍。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入座,開始向我娓娓道來白鶴村的銅韻故事。
張正豐,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越時光的長河,將我們帶回那個銅香彌漫的年代。他坐在村頭的老槐樹下,手中摩挲著一把泛著古銅色的舊式銅壺,緩緩地講述著白鶴村銅礦開采的悠久曆史。
“白鶴村的銅礦開采已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張正豐的聲音沙啞而有力,“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整個村莊都彌漫著銅的香氣。那是一種獨特的味道,混合著銅的金屬光澤和歲月的沉澱,讓人一聞便知,這是白鶴村。”
他回憶起那些年的景象,眼神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那時候,村莊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生機。村民們世代相傳,技藝精湛,銅器製作工藝獨步江湖。我們從小就在銅礦邊長大,看著父輩們從礦山中開采出閃亮的銅礦石,然後經過一錘一鑿的鍛造,變成一件件精美的銅器。”
張正豐指著遠處的一座山丘,那裡曾經是白鶴村銅礦的所在地:“那座山,是我們村子的驕傲。我們村裡的銅礦資源豐富,品質上乘,吸引了無數商賈前來交易。那時候,白鶴村可是遠近聞名的銅器之鄉。”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們村裡的銅匠,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他們不僅懂得如何開采和提煉銅,更懂得如何將銅打造成各種生活用品和工藝品。每一件銅器,都是我們村匠人的心血結晶。”
張正豐的眼神中充滿了對過去技藝的敬仰:“那時候的銅器,不僅僅是實用的工具,更是我們村子的文化象征。每一件銅器上,都刻有我們村子的名字,那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傳承。”
他輕輕地撫摸著銅壺的把手,仿佛在觸摸著一段段往事:“現在,雖然我們搬遷到了城裡,但白鶴村的銅韻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那些銅礦、那些銅匠、那些銅器,它們都是我們村子的記憶,是我們永遠無法割舍的一部分。”
張正豐的話,讓我們仿佛置身於那個銅香四溢的年代,感受到了白鶴村銅韻的魅力。那份對傳統技藝的尊重,對家鄉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都深深地烙印在張正豐的言語之中,也深深地觸動著我們的心弦。
肖朝能,一個中年漢子,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那是辛勤勞作和風雨洗禮的見證。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仿佛在回憶中找到了久違的激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