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村蹤之因民辦事處
大水溝名舊時傳,因民新名意深藏。
辦事處地變遷久,故事流傳久長揚。
1
筆名資生的我,是一位對曆史與文化遺產懷揣著無限熱情的中年學者。在這漫長的學術征途中,我涉獵了諸多領域,卻始終對那些沉睡在曆史長河深處的故事,以及承載著人類智慧與文明的遺產,懷有難以割舍的眷戀。於是,我決定暫時放下案頭的書籍與論文,踏上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前往珙王山深處的因民社區,去探尋那片土地上豐富的銅礦曆史與社區的滄桑變遷。
珙王山,這座雄偉壯麗的大山,自古以來便以其豐饒的自然資源而著稱。因民社區便坐落在這座山脈之中,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小鎮。據史冊所載,因民的銅礦開采曆史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是我國古代銅礦開采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帶著對曆史的敬畏與對知識的渴求,我踏上了前往因民社區的旅程。沿途,我穿越了片片翠綠的田野,翻越了連綿起伏的高山,終於抵達了珙王山裡的因民鎮。這裡的風景如詩如畫,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宛如人間仙境,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
因民社區的大門敞開,熱情地迎接著我的到來。我踏入社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蘇式建築,它們雖曆經風雨,卻依然堅如磐石,仿佛在低語著小鎮曾經的輝煌與榮耀。我沿著水泥路漫步,耳邊傳來的是鳥兒的歡鳴與流水的潺潺,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草木的清新香氣。
在社區的中心,我找到了一位年邁的居民,楊洪清先生,他是社區的“活字典”,對因民社區的曆史了如指掌。我向楊洪清先生請教,希望能夠挖掘出更多關於因民社區的故事。
楊洪清先生熱情地邀請我到家中做客,他向我講述,因民的銅礦開采曆史悠久,曾經是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古代,因民的銅礦吸引了無數礦工前來淘金,成為了一片繁忙的淘金熱土。
隨著交談的深入,我了解到,因民不僅銅礦資源豐富,而且社區文化底蘊深厚。這裡的居民世代相傳,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和傳統技藝。我決定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深入社區,探尋那些被時光遺忘的故事。
我開始走訪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與居民們交流,收集他們的口述曆史。我發現,因民社區的變遷不僅僅是銅礦資源的興衰,更是一個社區在曆史長河中不斷適應、發展和傳承的生動曆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將用我的筆,記錄下因民社區的點點滴滴,讓那些山中的足跡,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不平凡的曆史,感受那份深沉的文化傳承。
2
踏入因民社區的懷抱,一股濃鬱的鄉土氣息撲麵而來,仿佛每一磚每一瓦都在低語著歲月的滄桑。我抵達社區的當天,便有幸邂逅了楊德全,一位熱情洋溢的社區工作人員。他的笑容,如同春日裡的陽光,溫暖而明媚,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訪客瞬間感受到了家的溫馨。
楊德全帶我來到了社區服務中心,這裡是他日常工作的場所。他首先向我詳細地介紹了因民社區的基本概況。
“因民社區坐落在珙王山懷抱之中,屬雲南東川因民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社區。”楊德全指著牆上的一張地圖,開始娓娓道來,“這裡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銅礦資源,自古以來便是我們的驕傲。”
我專注地聆聽,心中對因民社區的地理位置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楊德全接著說:“我們社區的人口構成頗為複雜,既有世代紮根於此的土著居民,也有因銅礦開發而遷入的礦工後代。目前,社區共有居民兩千餘人,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還有少量的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
我了解到,因民的采礦曆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當時這裡就已經開始了銅礦的開采。楊德全告訴我:“曆史上的因民社區,曾是銅礦開采的重要基地,其開采和冶煉技術在當時堪稱先進。許多古代文獻中都留下了因民銅礦開采的記載。”
隨著曆史的流轉,因民也經曆了多次興衰。楊德全說:“在清朝時期,因民的銅礦開采達到了鼎盛,吸引了無數礦工前來淘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銅礦資源逐漸枯竭,社區的經濟也受到了衝擊。”
儘管如此,因民社區並未因此沉淪。楊德全自豪地告訴我:“在脫貧攻堅戰以來,我們社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遊業和特色農業,使得社區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同時,我們也致力於保護曆史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我們的銅礦文化。”
在楊德全的引領下,我參觀了社區的幾個重要景點,包括古老的銅礦遺址、傳統的民居和社區博物館。這些地方讓我對因民社區的曆史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
參觀結束後,楊德全邀請我到社區食堂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在品嘗了美味佳肴之後,我對因民社區的印象更加深刻。這裡的居民雖然生活在山區,卻依然保持著生活的活力與希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