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村蹤之舍塊鄉茂麓村
茂麓村名田壩邊,地勢平坦水田連。
村名由來故事長,自然風光美無邊。
1
山川之間,銅韻悠揚
站在珙王山之巔,我仿佛能觸及那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它在茂麓村的土地上緩緩流淌,如同歲月的低語,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翠,普渡河與金沙江在此交彙,共同繪就了一幅令人歎為觀止的山水畫卷,仿佛是大自然對這片土地的無儘眷顧。
踏入茂麓村,一股生機勃勃的氣息撲麵而來。在這裡,我有幸遇到了三位充滿熱情的村民:張成雲、楊東林和李竹梅。他們分彆是村裡的長者、中年人和青年人,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對生活的滿足與喜悅。他們熱情地邀請我踏上一段穿越茂麓村曆史長河的旅程,讓我親身體驗這片土地上銅韻的傳承與升華。
張成雲老人,滿頭白發如霜,眼神深邃而堅定,仿佛能穿越時空,洞察曆史的深處。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印記,每一道皺紋都訴說著他一生的傳奇。他坐在我麵前,緩緩地講述著茂麓村的曆史,聲音中帶著一絲溫和的顫動,透露著對過去的深深懷念。
“茂麓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那時這裡便以盛產銅礦而聞名。”張老先生的聲音中充滿了自豪,他的手指向遠處的山巒,眼神中閃爍著對家鄉的熱愛。
“你看,那些山巒下,蘊藏著豐富的銅礦資源,那是我們茂麓村的寶藏。”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土地的敬畏和對曆史的尊重。隨著他的手指,我順著他的視線望去,隻見群山起伏,層巒疊嶂,仿佛一座座銅礦的寶庫。
“在古代,茂麓村的銅礦開采就已經非常發達了。”張老先生繼續講述,“我們的祖先,憑借著對銅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技藝,將銅礦石提煉成各種銅器,這些銅器不僅滿足了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還遠銷到周邊的部落和地區。”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祖先的敬仰,以及對茂麓村悠久曆史的自豪。我仿佛能看見,那些古代的銅匠們,在山間開采銅礦,在爐火旁錘煉銅塊,他們的身影在曆史的長河中顯得格外高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茂麓村的銅礦開采技術不斷進步,銅器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張老先生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我們的銅器,不僅實用,更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成為了彝家兒女的驕傲。”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茂麓村的銅礦開采逐漸式微,許多年輕人也離開了家鄉,去追尋更廣闊的世界。不過,我們茂麓村的銅文化並沒有因此消失,它就像一條永不乾涸的河流,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
張老先生的話讓我對茂麓村的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彝家兒女的堅韌和智慧充滿了敬意。我看著他的滿頭白發,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為這樣一位見證曆史、傳承文化的老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楊東林,一位中年人,身材魁梧,肌肉線條分明,給人一種堅實可靠的感覺。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時空,將曆史的回聲傳遞到每一個角落。他坐在我麵前,眼神中閃爍著對家鄉曆史的深刻記憶,向我講述了茂麓村銅礦的開采曆史。
“早在明朝時期,茂麓村的銅礦就開始開采了。”楊東林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自豪,“那時候,我們的祖先們憑借著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勤勞的雙手,開始了銅礦的開采之旅。”
他指著窗外遠處的山巒,繼續講述:“你看,那些山巒下,曾經隱藏著無儘的寶藏。我們的祖先們,用最原始的工具,簡陋的鋤頭和鐵鍬,在山洞中辛勤勞作,一鋤一鍬地挖掘出銅礦石。”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祖先們辛勤勞作的敬佩,我仿佛能看見那些身影在昏暗的山洞中穿梭,汗水與泥土交織,他們的身影在曆史的長河中顯得格外渺小而又偉大。
“雖然艱辛,但銅礦的開采為茂麓村帶來了繁榮。”楊東林的聲音中充滿了感慨,“那時候的茂麓村,銅礦資源豐富,村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銅礦不僅滿足了當地的需求,還成為了我們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
他停頓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對過去的懷念:“我們的祖先們,用銅礦石打造出了各種銅器,從日常生活的鍋碗瓢盆到精美的工藝品,每一件都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汗水。”
楊東林繼續講述:“茂麓村的銅礦開采,不僅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我們的銅器工藝,吸引了周邊地區的商人和工匠,他們帶來了新的技術和思想,使得茂麓村的銅器製作技藝更加精湛。”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茂麓村曆史的自豪,我能夠感受到他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他接著說:“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銅礦資源逐漸枯竭,茂麓村的銅礦開采也漸漸式微。但我們的銅文化,卻像一條永不乾涸的河流,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