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樹朗名彝語傳,長竹山穀開曠間。
村民委員會新立,木樹朗地文化鮮。
尋村蹤:木樹朗的傳奇
一
長竹山穀的秘密
在昆明市東川區銅都街道的東南隅,隱藏著一個仿佛被時光遺忘的靜謐角落,那裡坐落著一座古樸而寧靜的村莊,名為木樹朗。彝語中,“木樹”寓意著長滿竹子的地方,而“朗”則象征著開闊、遼闊。這兩個詞的完美融合,宛如訴說著一個關於長竹山穀與開闊地的古老傳說,讓人心生遐想。
這片土地,被連綿起伏的群山環抱,四季分明,陽光穿透竹林的翠綠,灑下光與影的斑斕舞曲。長竹山穀,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當地居民心中的聖地。山穀中,竹林繁茂,綠意盎然,如大自然的饋贈,洋溢著蓬勃生機。
傳說在久遠的往昔,木樹朗村還是一片荒蕪的荒野。一位勇敢的彝族青年,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來到了這裡。他發現,這裡的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正是竹子生長的絕佳之地。於是,他決定在此紮根,開始種植竹子。
經過多年的辛勤耕作,青年人的努力終獲回報。竹子越長越高,山穀中逐漸煥發出勃勃生機。村民們見狀,紛紛效仿,讓竹子的翠綠裝點每一寸土地。長竹山穀的名聲也隨之遠播,傳遍了周邊的村莊。
隨著時間的流逝,木樹朗村逐漸發展壯大,成為附近地區重要的竹子生產基地。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顯著提升。然而,在這片繁榮的背後,掩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古老秘密。
在長竹山穀的深處,據傳存在一座古老的神廟,它建於彝族先民時期,供奉著竹神。這種神廟,類似於古代山神廟,是古人將自然神化並加以崇拜的祭祀場所,它們通常與當地社區的精神生活緊密相連,承載著人們對知識、智慧與靈性的向往。每年農曆六月六,村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竹神賜予五穀豐登、人畜平安。
這個秘密被村民們以近乎虔誠的態度世代守護,隻有村中的長老和德高望重之人才能進入神廟。對於外界的人來說,長竹山穀的秘密始終是一個謎團。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學者聞訊而來,決心揭開這個神秘的麵紗。他深入山穀,與村民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和信仰。在學者的不懈努力下,長竹山穀的秘密逐漸被揭開。
隨著故事的重述,木樹朗村的故事也漸漸傳遍了更遠的地方。而這個被時光遺忘的角落,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迷人的自然風光,開始引起遠方遊客的好奇,紛紛前來一探究竟。長竹山穀的秘密,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自然與人類的橋梁,見證著木樹朗村的發展和變遷,成為一段永不磨滅的傳說。
二
曆史的回聲
木樹朗的曆史,宛如一條悠長的河流,潺潺流淌,積澱了歲月的痕跡與故事,自清雍正年間起,便在這片土地上奏響了屬於它的獨特曆史樂章。那時的木樹朗,尚是集義鄉的一個不起眼角落,村民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的身影穿梭於金黃稻浪、翠綠竹叢與綿延山巒之間,構成一幅幅生動的田園畫卷,宛如一幅生動的農耕風情畫,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隨著曆史的腳步緩緩前行,民國時期的光陰降臨,木樹朗的命運亦隨之改變。它從集義鄉的一隅,融入了會澤縣集義鎮的版圖。這個時期的木樹朗,見證了中華民族從封建王朝走向共和的曆史巨變,村民們的生活也隨之掀起了微妙的變化的漣漪。
新中國成立後,木樹朗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它從集義鎮的邊緣,成為和平鄉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村民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這個新的行政區劃中,木樹朗步入了希望的田野,開啟了新篇章。
1956年,行政區劃的調整讓木樹朗隨區劃歸入東川礦區,1958年,它又成為東川市的一部分。1959年,木樹朗歸屬和平人民公社,並設立了木樹朗大隊,標誌著村莊進入了集體化生產的新紀元。
1984年5月,隨著區劃的進一步調整,木樹朗劃歸達貝區,並設立了木樹朗鄉。這個時期的木樹朗,開始了鄉鎮建設的探索,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攀升。
1988年1月,木樹朗再次經曆變革,設立了村公所,融入了新村鎮的懷抱。2000年10月,木樹朗正式設立村民委員會,村莊的治理結構得以精細化,展現出進步的風貌。
2005年,鄉鎮合並的浪潮中,木樹朗的行政區劃發生了變化,從新村鎮木樹朗村民委員會變為銅都鎮木樹朗村民委員會。2011年,隨著街道辦事處的設立,木樹朗又改為銅都街道辦事處木樹朗村民委員會。
每次行政變革,都為木樹朗的曆史篇章增添了新的色彩,它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記錄了村莊的發展軌跡。從最初的木樹朗村到如今的銅都街道辦事處木樹朗村民委員會,木樹朗的曆史變遷,不僅是一段段行政隸屬的演變,更是村民們生活狀態、價值觀念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