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開口跪!
清冷的聲音,像極了從遙遙寒宮傳來。
仿佛月娥喃喃細語。
又好似一個詩人朝天空發問。
明月是什麼時候有的?
不知道天上的宮殿,現在是哪一年?
“這是……詩詞?”
“我聽著也像,開頭就能秒殺之前所有中秋歌曲!”
“一瞬間就有意境了!”
觀眾裡沒有多少老學究,專研古詩詞這一塊,但這些歌詞淺顯易懂,卻又不失詩詞風采。
這才更加難得可貴!
接下來,才是給他們更深震撼的時候。
隻聽農村人娓娓唱道: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如果說歌詞足夠吸引觀眾,那配曲簡直就是為了這首歌量身定做!
沒有多餘的曲調,隻是簡單幾個音符,構成這曲優美的歌。
再加上王若妃的聲線,沒人比她更適合演唱。
清清冷冷,猶如天宮靡靡之音!
婉轉之下,竟如此動人。
觀眾閉上眼睛,不再看著眼前,反而能在心裡勾出一副畫麵。
那是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的古代詩人。
於夜色之下,配著點滴音樂。
於瓊樓之上,唱著悠揚歌謠。
高處不勝寒!
她唱著,他們想著。
月宮本是寒冷無邊,而留她一人作舞,影子都在擾弄清冷。
好啊!
極好!
這首歌一出,就算沒聽到副歌,都能秒殺一切寫月寫中秋的歌曲!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嬋娟……”
整首歌很短,短到觀眾還沒反應過來就唱完第一段。
可細細回味之下,竟有無窮滋味湧上心頭。
“好!”
“噓!讓我再好好沉浸一下啊!”
就連忍不住發出的讚許,都被其他人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