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皇帝身邊的大太監。
乃是武功高強的方正化。
朱慈烺讓方正化宣讀了旨意。
竟是讓大明的所有藩王前來京師勤王。並且嚴辭說道:“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
這讓眾多大臣聽得不明所以。
如今大明的那些藩王是何種模樣?
朝堂的這些文武大臣心裡自然是門兒清。
若說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又或是勾結地方官吏大肆撈取錢財。
那些藩王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而指望他們帶兵勤王,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難道能指望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廢物去衝鋒陷陣、帶兵打仗?
再者,想要那些藩王慷慨出錢,那更是想都彆想。
所以當這道旨意一經宣布,在場的文武大臣全都呆愣了片刻。
雖說眾人並不明白剛登基的皇帝,為何要下達這樣的旨意?
但朱慈烺能在這關鍵時刻帶兵造反,並迅速登上了大明的皇位,毅然接手大明這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就足以證明他的魄力和能耐。
如此一來,便沒有人敢小看這位剛剛登基的天武皇帝。
都覺得此事背後必然蘊含著深意。
故而大家也不多言,直接遵照執行便是。
朱慈烺這麼做確實彆有深意。
他這是在先禮後兵……
接下來便是任命官員了。
原本的東閣大學士範景文,被任命為內閣首輔。
左都禦史李邦華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原刑部右侍郎孟兆祥,擢升為刑部尚書。
原兵部右侍郎王家彥,直接晉升為工部尚書。
原左副都禦史施邦曜,被任命為禮部尚書。
原大理寺卿淩義渠,被任命為戶部尚書。
大理寺卿一職,則由大理寺原本的左庶子馬世奇擔任。
錦衣衛批示同知李若璉,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
除了兵部尚書一職暫時空缺之外。
內閣首輔和六部尚書皆已安排妥當。
至於兵部尚書之位,朱慈烺心中另有人選,隻是此人尚未抵達京城。
其他的官員或多或少也都獲得了升遷。
朱慈烺重新任命了重要官員,搭建起來大概的政府班子。
並對絕大部分人都進行了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