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正兒八經的硬通貨。
所以朱慈烺給周遇吉他們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快速接手長蘆鹽場。
為此、朱慈烺還派了幾個專業人員跟著過去,推廣新式的曬鹽法。
而朱慈烺收到的好消息,就是周遇吉給他的彙報:新式曬鹽法成功了。
這就意味著可以大量地出產海鹽。
而有了大量的海鹽之後,不但能為朝廷帶來大量的收入。
還可以作為商戰的利器用來衝擊市場。
以後江南鹽商想要繼續大發橫財,想要壟斷鹽業生意來獲取暴利,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這也是為什麼朱慈烺,在這一次的戰略部署,會在兵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還特意派了一支大軍去天津港那邊的原因。
派曹變蛟他們去遼東,那是為了收攏遼東的兵權,順便解除建奴的威脅,以此來穩定遼東的局勢。
派孫傳廷他們出兵草原,那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戰馬。
有了更多的戰馬之後,不但可以組建更多的騎兵部隊,也可以用馬匹來運輸糧草和各種物資,增加步兵隊伍的機動能力。
再加上周遇吉他們這支隊伍。
那就分彆是解除威脅,穩定遼東,增強自身的實力,還有開拓財源。
朱慈烺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
京津地區就可以徹底地穩住了。
隻有穩住了京津地區,朱慈烺才能逐步地向外延伸觸角。
否則現在的大明皇帝,其實對地方上已經沒有什麼控製力了。
那樣的話,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實施下去。
而朱慈烺可不甘心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
……
長蘆鹽場這邊。
周遇吉帶著人手親自過來視察。
看到整個鹽場裡麵一片忙碌。
明朝時期也有曬鹽法,隻是效率沒有那麼高。
有些地方甚至還在使用煮鹽法來製鹽。
曬鹽的過程包括一些輔助工序,如建灘、整灘、納潮、製鹵、測鹵、結晶和撈鹽歸坨等程序。
現在朱慈烺派過來的技術人員。
快速進行了小規模的實驗,驗證了曬鹽法的可行性之後。
正在指揮著原廠的工人建灘整灘。
就是把土地給平整出來,然後利用從京師附近的水泥廠,運送過來的大量水泥。
把渤海灣沿岸的廣闊海灘,給整成方形盤狀的淺水池。
想要大範圍地進行曬鹽製鹽,那就需要極其寬闊的土地,建造大量的鹽灘才行。
這一步完成之後就是收集海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