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的幾本學霸文,多是數學領域,且主角都是從高中開始起步,套路也都差不多,代入起來比較快。
本書不同,主角是重生黨,是少年班出身的博士畢業班的,知識背景是生物領域,書中提到的那些,一個也不懂。所以第一章所謂的“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沒啥特彆的感受。
儘管作者給出了很大一部分解釋,以博士答辯的寫作方式進行了展示。
同時,作者的身份好像是真的,也可能是吹的。反正他懂的很多,很多不同領域和時間節點的知識,信手拈來,有理有據。
單說第一個副本中關於牛頓的故事,對於部分熟悉物理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甚至不少人看可能看過牛頓的傳記,對這位科學偉人非常崇拜。
所以當作者一頭砸在牛頓頭上,因此而結緣的時候,會有會心的微笑。此時,書中的背景設定和牛頓的一些生平與時事的結合,都凸顯了作者的寫作功底和知識儲備。
隻不過單純從閱讀體驗來看,多少還是有點流水賬和列清單的意思,知識點很豐富,故事性比較一般。@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而當主角完成新手任務獲得獎勵,且回到現實中開始和一些厲害人物接觸,特彆是可以利用在副本中積累的經驗和經曆,讓他在現實裡從學神級彆的存在,一躍成了曠世天才。
像他這類作者,因為涉獵非常廣泛,對很多題材都能輕鬆拿捏,在寫書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各種引經據典和廣征博引,丟失了故事性。
同樣的感覺在跳舞的《穩住彆浪》裡麵也多次出現過,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才華,對劇情保有期待,但隨著一些樂觀陳述和醉心講解後,會慢慢丟失耐心繼續閱讀。
書是好書,隻是比較挑讀者。
【總結】
寫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是倉一衛,我為《倉氏囈語》帶鹽。
歡迎來到,書評樂園。
【倉氏囈語】
最近在看zg作協剛出的《網絡理論評論支持計劃征集公告》,其中有一條“網絡創作現象、作家和作品的評論專著和論文集”,有點想法,想和大家也聊聊,從哪個角度切入(鞭笞誰的作品)比較合適呢?。
1301.評《走進不科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