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隻能一心要大寧安穩,他們的地位才會安穩。
戶部尚書廖賢先站了出來:“定安王兵敗,當務之急,是選用賢能,統兵扼守潼關,防止河東兵西進。”
乾元帝麵色平靜,這個時候似乎不為所動一般。
掃視群臣,沒有人知道乾元帝這個時候在想什麼:“廖卿以為,誰可以為統帥?”
很顯然,皇帝這一問,已經表達出對於定安王的失望與不滿。
甚至是憤怒。
所以,當乾元帝問出誰可以為統帥的時候,就已經說明,皇帝放棄了定安王。
朝臣沒有一個傻子,僅僅是廖賢這一問,就說明他已經深思熟慮過。
誰也不得罪。
但是還能從皇帝的態度中,知曉皇帝陛下對於定安王的態度。
“陛下。”
內閣次輔李承也出班奏道:“陛下,就算是選用才能,也理應懲罰罪臣賈玓。”
“嘩”
李承這幾句話,更是深層次的試探。
也更是一種,將定安王置之死地的說辭。
誰不知道,自從定安王封爵之初,就已經是乾元皇帝最忠誠的大臣。
定安王也是從那時候起,成為皇帝陛下最為倚重的大臣。
“陛下。”
一直以來,朝堂之上基本上不會出麵發表什麼意見的內閣首輔魏明,這個時候也出班奏事:“李大人所言極是,罪臣不懲,何以讓新的統帥服眾?”
“根據大寧法製,戰敗之將,理應收監審判。”
魏明拱手彎身:“自然是定安王乃是大寧擎天玉柱,一時戰敗也是情有可原,卻不能安撫天下臣民之心。”
定安王在,對於整個朝堂的格局影響太大。
吏治整頓尚未開始,一切還可以挽回。
否則,吏治整頓開始,就算他是內閣首輔也會受到牽連。
牽扯的深淺,主要取決於,皇帝陛下整頓吏治的決心有多大。
定安王是乾元皇帝最為倚重,最為崇信的大臣。
也是大寧安穩的基石。
所以,乾元皇帝對於定安王的態度,也會從這裡反映出,乾元皇帝接下來,對於吏治整頓的態度。
而他們,也會以此做出相應的回應,還有自己的選擇。
朝堂之上,一度有些亂。
不知多少大臣感覺不可思議,當初名震天下,威震天下,皇帝第一寵臣,皇帝陛下左膀右臂,錦衣衛指揮權都交出去的定安王,會有今日之下場?
“陛下。”
吏部尚書錢寬出班奏事:“古人雲: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定安王畢竟是大寧的擎天玉珠,一時的兵敗,豈能治罪於他?況且,現在河東猖狂,不知其餘節度使是什麼態度,這,正是需要定安王的時候,是以臣以為,應當給予定安王將功贖罪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