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風機轉動,工作人員不停地撒梅花。
漫天花雨中,張粵傾情舞劍,武英級的劍法加持下,他能感覺到人劍合一,這柄劍如臂驅使,指哪兒打哪兒。
這場戲的主題是醉後舞劍,涉及到醉酒的表演張粵更不怯場,表演專精的技能讓他麵色宛如真的醉了幾分的人。
代入到劍法中後,就是腳步靈動,形醉意不醉。
兩分鐘後,等張粵舞得差不多,鏡頭給到焦恩俊,他助力上跑,剛到跑兩步袁八爺喊哢,輪到替身張進上場了。
“atin!”
“刷!”
不愧是武英級的運動員,張進比焦恩駿猛多了,都不用手撐著圍欄,直接就從亭子跳了出來。
一隻手握著劍鞘,一隻手拎著酒壺,手上舞著和張粵一樣的劍法。
騰挪轉移,空翻,側翻,鐵板橋,出劍,持劍,落地一字馬,各種動作和張粵如出一轍。
不同的是他的動作更加標準。
是的,就是標準。
張進是武術隊出來的,他的功夫不像戲班功夫那麼隨意,靈活,而是拳就是拳,刺就是刺,劍尖高度精確到厘米。
這份劍法造詣,放在省隊裡,也算是排的上號。
但距離武英級還有距離,少了幾分隨性,沒有自己的風格。
張粵的劍是有自己風格的,鬆弛有度,或快或慢,快的時候疾風驟雨,慢的時候又如步步生蓮,庭前賞花。
放在武俠小說裡,這叫劍意。
張進就沒有劍意。
“哢,過!”
“換演員!”
一條拍過,得換焦恩駿的臉補鏡頭,張進暫時休息。
張粵也是不吝誇獎他道“你的劍法不錯。”
“你的更好,我認識的武英級運動員中,最擅長劍法的也就和你差不多。”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張進不服輸的補充道“我最擅長的是八卦掌。”
比劍他是比不過了,但氣勢不能丟。
張粵失笑拱手“失敬失敬,有機會向你學習。”
他倒是沒想過用自己的長處去跟彆人短處比,三人行必有我師,太張揚不是好事。
張進沒想到張粵會這麼客氣,倒是顯得他有點太毛躁,不好意思說道“哪裡,有時間大家一起交流。”
兩人簡單聊了幾句,焦恩俊已經站在剛剛喊哢的位置,張粵趕緊歸位。
“atin!”
“哢!”
前後兩秒鐘,焦恩駿這個鏡頭結束。
這就是用替身的缺點,演員能做的隻有補特寫鏡頭,很難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是前世那些小鮮肉,巴不得每部戲都這樣搞,躺著就把錢賺了。
事實證明他們也是這樣乾的,有的甚至片場都不用去,全程替身幫忙演,後期ai換頭。
但對專業演員來說,頻繁用替身是一件很難受的事。
首先臉上沒光,傳出去不好聽,其次沒法發揮自己的實力,演的不儘興。
焦恩駿就是後者。
但他沒辦法,自己武術練的不到位,怨不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