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軍事主官用了片刻工夫發泄完情緒之後,還是得繼續腳踏實地的乾活。
王雄矣與龐如歸也趕了過來,四人直接站著開了一個小型碰頭會後,各自不顧疲累,火速行動起來。
其中龐如歸要去南邊前軍大營處,督運盔甲糧草,並且將一部分民夫帶過來。
王雄矣則是主持本營一切事務,維持秩序。
張白魚要去整飭部隊,從今日已經經曆過一場大戰,遭受重大傷亡的甲騎營中,整飭出一支可以迅速機動的隊伍。
而劉淮的工作最為艱難,他要趁夜比對斬俘的口供,摸清楚沂水縣甚至武興軍的具體情況。
這關係著接下來前軍該要何去何從。
這件事的難處很容易理解。
如果武興軍有兩萬類似今日甲騎的正軍,那忠義軍全軍都要集結,不計一切代價去爭奪沂水縣,堵死沂水與沭河通道,從而達到丘陵地帶與金軍作戰,限製金軍甲騎的目的。
因為金軍戰力與兵力如果強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圍攻莒縣的東平軍開趙所部肯定沒法指望,金軍就可能遣一偏師走沭河通道,解救莒州知州完顏子晉的同時,側擊忠義軍。
從金國正軍的眼皮子底下攻城後就地防守,必然是艱難的血戰,而且必然會對剛剛平定的沂州局勢造成反複。
但到了彼時,所有人都沒了多餘選擇,唯死戰而已。
這是最糟糕的情況,可劉淮覺得,金國已經開國這麼多年,金軍的戰力應該無法保持如此之久。
而若是武興軍沒這麼多人,今日剿滅的六百甲騎就是頂尖戰力,那麼忠義軍就可以在前軍大營從容布置,堵住沂水通道的同時,派遣偏師去支援開趙圍攻莒縣。
事關何去何從乃至於整個山東局勢的發展,不可以不慎重。
另外,武興軍主力什麼時候抵達沂水縣,也是一個大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武興軍各個行軍猛安的性格怎樣?各支千人隊的戰力如何?行軍了多久?士氣高不高昂?對於朝廷的命令都是什麼態度?對於此戰是個什麼態度?是急是緩?是要急戰還是要保守?周圍還有沒有友軍作呼應?有的話是誰在哪裡?
等等等等。
有些消息是從行軍猛安到小兵辣子都知道的,比如武興軍的兵力與戰力,可以輕易的比對出誰在說實話,誰在撒謊。
但有些消息就是特定幾人才能知曉的了。
劉淮需要從許多半真半假的消息中,準確的找到正確的情報。
這是一件極其繁瑣的工作。
“拿著這張紙,向剛剛那人再問一遍溫敦渾玉的消息。”
“同一個人相同問題兩次的答案卻不同,去切掉他一根手指,再問他其他十個問題,最後再把這問題拿出來,再問他一遍。”
“跟這廝說,他的副手已經全招了,他再不說就把他手指頭全剁下來。”
“讓這兩個人從對方口供中挑錯,當麵互相指認,誰挑出的錯誤多,誰就能活下來,另一個人要在他眼前斬首。”
“事情不是這麼做的。胡十九,告訴申八郎,不要怕弄死任何人,他們既然反抗審訊,就說明他們依舊時敵人,對待敵人你還要手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