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軍七百甲士外加三百神臂弩手紛紛鼓噪起來。
正在兩翼列陣的中軍與右軍同時側目。
“都站直了!你們都是東海的兒郎,是首倡抗金的硬骨頭。”張小乙在右軍方陣前逡巡,右手握拳,不斷揮舞,高聲說道:“今日咱們已經覆滅了兩千金賊,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機會,大勝伸手就可得,莫要給俺丟臉,莫要給東海丟臉!”
能聽到的隻有少部分軍兵,卻並不耽擱一處歡呼,帶動整個右軍都沸騰起來。
此時,中軍一千步卒由中軍副統製魚元率領,在前軍左翼列陣。
右軍八百步卒由右軍統製張小乙率領,在前軍右翼列陣。
兩千八百步卒組成了一個個小方陣,方陣中長槍硬弩刀盾俱全,如同一個個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刀片,要將來犯之敵絞殺在陣中。
剩餘的中軍與右軍大約兩千八百步卒,還有全軍能出戰的八百甲騎,由魏勝親自率領,在第一陣之後布置開來,為第二陣。
何伯求率領他的莊戶民夫,再加上辛棄疾、耶律興哥、李鐵槍這些雜七雜八的騎兵,共同組成了第三陣。
實話說,這種在南宋時十分常見的疊陣,如果在平原地帶,敵軍騎兵較多的時候布置出來,純屬是在找死。
你正麵再強,我直接利用騎兵優勢繞到側翼,你組不組織防禦?不組織,那我就開始猛攻;組織,那我就繼續繞,繞到你們自亂陣腳為止。
但在這個東側是丘陵,西側是沂水,南北一條道的地形上,卻是正合適。
不用再考慮彆的,直接列陣向前推進就可以了。
同樣,金軍也是如此。
雖然武興軍按照金國的傳統,擺出了拐子馬大陣,但其實根本沒有可供輕騎迂回騷擾的空間。
要麼鑽山溝,要麼跳沂水,輕騎又不能得個尤裡卡,花五十金幣升級成直升機,怎麼可能做得到?
武興軍第三將完顏宏濟明顯也看出了戰場的局限性,在彙報給蒙恬鎮國後,乾脆讓許多甲騎下馬列陣。
甲騎步戰也是金國的傳統藝能了。
反正今日雙方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南北一條路,沿著這條大道南北對撞,很容易打成到卷珠簾的形勢,屆時贏家通吃,敗者連立足都很難。
武興軍會是敗者嗎?
怎麼可能?
完顏宏濟環顧身邊的驕兵悍將,豪情萬丈。
“騎兵上!甲騎和輕騎都上!先試試這些賊人的成色。”
眼見大陣已成,完顏宏濟讓騎兵出動,既是為了騷擾忠義軍步卒的行軍,也是為了探查情報,更是遮蔽己方大陣的行動。
不到片刻,紛亂的消息就集中傳了過來。
“報,忠義賊沒有設拒馬,同樣向前攻來。”
“報,飛虎旗和‘漢’字旗都在,是飛虎子親自來了!”
“報!敵軍前陣近三千,都是步卒,沒有騎兵。”
“報!忠義賊弓弩厲害,馬軍難以抵近騷擾!”
而隨著雙方大陣逐漸靠近,武興軍的騎兵也喪失了輾轉騰挪的空間,紛紛後撤到軍陣之後,暫時歇息。
其時正是九月三日申時(下午三點),武興軍與忠義軍正式接戰的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