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複又瞪了時俊一眼,方才緩緩說道:“這事關一個隱秘,官家似有退位之意。”
在虞允文的娓娓道來中,劉淮也根據後世的曆史知識理清了當今的政治脈絡。
後世的宋孝宗,如今的皇子趙眘(注1)確切的來說並不是太子,而是距離太子隻有一步之遙的皇子。
如果看趙眘的生平,他確實是一個可憐孩子。
原本收養趙眘就是因為趙構死活生不出兒子來,從宗室中過繼了一個,來作為太子。
然而趙眘被養在宮中之後,趙構又覺得自己行了,沒準還能生下一個孩子,外加趙構的生母韋太後態度曖昧,潘賢妃也不喜歡他,趙眘彆說被立為太子了,連個皇子都混不上,隻被封為郡王了事。
在嶽飛死後,宋金和議,秦檜憑借金國權勢滔天之後,趙眘這可憐孩子又被趙構推出來與秦檜打擂台。
有些人向趙構檢舉秦檜的不法事,秦檜探問消息來源,趙構就將事情推到趙眘身上。
秦檜也因此恨上了趙眘。
當然,史書上寫的是趙眘麵對秦檜是臨危不懼,慷慨激昂的。但實際上,彼時趙構都要忌憚秦檜,更何況是趙眘呢?
在秦檜的打壓下,彆說太子了,趙眘連皇子都沒當上。
然而隨著趙眘出宮,居住郡王府,被秦檜倒行逆施,趙構窒息性苟安弄得絕望的官員們有不少暗暗投靠了他。
當然,絕大多數人不是效忠,最多也就是示好罷了。
畢竟,趙構作為類人群星中璀璨的一顆,想要超過他並不是太難,也因此,漸漸朝中就有了一種思潮。
趙構已經無可救藥了,想要做點正事,還得是太子登基之後才能做。
自然而然的,投靠趙眘中的人也有政治投機者。
就比如在紹興二十四年暗中向趙眘示好的太學正史浩。
這廝就是那名曾經發表“北地無豪傑,若有,當起而逐金人,金人既在,則北地必無豪傑”名言的宋國重臣。
史浩既是趙構的心腹,又被秦檜看重,還投靠了趙眘,可以說刀切豆腐兩麵光了。
當然,史浩也不是沒有本事的人,他還是有政治眼光的,在紹興二十五年秦檜病重,試圖讓養子秦熺繼承宰相位置的關鍵時刻,史浩得知消息後果斷跳反。
然而史浩卻沒有報告趙構,而是將消息告知了趙眘,並由其向趙構彙報。
作為政治老手,趙構火速去探望秦檜,探清虛實之後,直接讓秦熺告老還鄉,徹底斷了秦家的仕途。
秦檜死後,趙眘立即在朝野中獲得了巨大威望。
很快,史浩的回報也到來了,趙眘被封為皇子後,史浩被任命為建王府教授兼直講,成為了趙眘的老師。
對於趙眘與史浩,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麵,似乎接下來隻要等趙構歸天就可以了。
然而在宋金大戰再起之際,趙構又要出幺蛾子了。
趙構也沒有想到,在俯首稱臣二十年後,金國依舊不想放過他,傾儘國力前來南征。
再一再二不再三,這特麼已經是金國第三次毀約南下了,哪怕腦子再不清醒,也知道宋金兩國不能善了了。
然而作為皇帝,趙構確實不能逃跑。
正如同陳康伯所說,宋國在,你作為皇帝,自然有大軍猛將拱衛;宋國沒了,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金國派一個獄吏拿根繩子就能把你牽回來。
這的確是一個死局。
但趙構不愧是宋徽宗趙佶的親兒子,他很快就從自家老爹的事跡中獲得了靈感。
他可以禪位給趙眘,自己去當太上皇。
到時候作為皇帝的趙眘隻需要殫精竭慮,奮起抗金就可以,但在後方享受的趙構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
隻享受權利,不去儘義務,豈不妙哉?
雖然這一套趙佶玩翻車了,但是趙構有信心能玩好這套小手段的的。
現在這個消息,也隻是在宰執圈子裡小範圍流傳,還隻是個想法。
但僅僅是一個想法,也足以讓虞允文等主戰派振奮了。
劉淮知道曆史,所以倒是不太奇怪,隻是心中有些不屑。
現在趙構八成還打著退位之後繼續掌握大權的主意。
但皇帝位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錨點,不是說有太上皇壓著就沒人效忠皇帝的,到時候雙方不在政治上鬥個你死我活就見鬼了。
趙構的基本盤是主和派與投降派。主戰派在趙構時期是出不了頭的,而趙眘能拉攏的政治勢力也隻有主戰派而已,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在趙眘想要獲取更大的政治權力,主戰派想要實現政治理想的共同催動下,孝宗朝的初期開始了一係列軍事動作,直到隆興北伐。
在曆史上,由於隆興北伐的失利,也因為趙眘的軟弱,以主和派湯思退複相為標誌,主戰派再次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宋金再次議和。
之後,宋國再次放棄了包括海州在內的所有北伐成果。
需要強調的是,這不僅僅是主戰派與主和派兩大政治派係的鬥爭,更是趙眘與趙構之間的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