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案首與縣前十_大明神探1546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大明神探1546 > 第二十四章 案首與縣前十

第二十四章 案首與縣前十(1 / 2)

縣試作為科舉六場中,最初級的一場考試,不要以為它的難度就一定是最低。

原因很簡單,出題人是地方知縣,而許多知縣為了凸顯出自己的水平,還喜歡出小題文。

八股文分為大題與小題,大題是以完整的章、節形式出題,小題則多為截搭,把經文中兩個原本不相乾的句子組合到一起,讓學子破題答題。

這就很為難人了,明清士人都普遍認為小題文的寫作“難工”,大題如行於康莊大道,可以據鞍顧盼,但小題如行之峭澗,寫時便要提心吊膽,以免有失足之險。

當然也有不少自忖才華的文人,最喜歡用小題裝逼,凸顯才華。

海玥從不裝逼。

他怕小題。

作為題海流,小題簡直天克他。

所幸此時拿到題目,目光一掃,就發現三道題的題目,句子和文意都十分完整,是堂堂正正的大題,頓時如釋重負。

這倒也不奇怪。

一來曆史上,隆慶、萬曆兩朝,才是小題文的創作盛期,出現諸多小題名家;

二來如果在江南那種人文之地,出水平不夠的大題,那是要被士林嘲笑的,因為無法有效地區彆出答題人的水準,也就顯得出題者無能。

但在海南瓊山這種地方,出題太難,萬一把應試的學子都給難住,同樣是出題人的事故。

而海玥這些時日也了解過,剛剛赴任沒多久的瓊山知縣吳柯霜,為人很是低調,此前安南王子遇害案,他其實也有查案的權力,但瓊山縣衙就好似不存在一樣,一切聽從府衙的調遣,從未冒過頭。

這樣的人出題,確實也會求穩。

海玥喜歡這樣的考官,這樣的考卷,下筆如有神。

縣試不是一場考試,分為五場,第一場為正場,文兩篇、試帖詩一首,題目、詩、文寫法皆有格式,全卷一般不得多於七百字。

如果是清朝,理論上答完第一場正場,還有第二場招覆,試四書文一篇,性理論或孝經論一篇,到了中期,還要默寫康熙和雍正的《聖諭廣訓》約百字,然後第三場再覆,第四五場連覆,所考的內容大同小異,但總共要考四五天,綜合定排名,量可不輕鬆。

但在明朝,第一場正試結束,隻要通過了,後麵幾場就不用參加,如果無法通過,後麵才是補考的機會。

直到最後一輪麵試,考官親自察驗,排除一些“一行征燕向南飛,兩隻烤鴨往北走”的考生,縣試的流程才徹底走完。

有鑒於正試的重要性,海玥下筆極快,酣暢淋漓,一蹴而就。

打草稿的素紙一片空白,他的兩篇四書文、一篇試帖詩就已經寫完。

海玥沒有東張西望,但通過周圍的動靜,基本判斷自己是第一個答完的,馬上挺胸抬頭,正襟危坐,開始等待。

“哦?”

知縣吳柯霜正在巡場,雖然是個存在感不高的縣尊,但這種為國取士的縣考,還是用心的,第一時間注意到了這位相貌甚佳,鶴立雞群的學子。

海玥目不斜視,並不與之對視,隻是等待外麵的梆子響。

“咚!”

放牌的時刻到了,海玥不緊不慢,第一個起身,將答卷交上,再行了一禮,朝外走去。

縣試就是如此,每隔一段時間,龍門都會打開,放一批提前交卷的考生出去,無形中也是壓力。

知縣吳柯霜作為閱卷人,自然而然地拿起這第一個交上的卷子,仔細看了起來。

科舉考試都是主觀題,沒有後世物理化那種標準答案,排除犯忌諱或離題太遠的硬傷,中與不中,其實都在考官的一念之間。

而閱卷又是個辛苦活,考官批前麵的考卷時,精力充沛,還會仔細品味推敲,批到後來,便開始敷衍,恨不得草草了事,快點結束才好。

所以科舉裡麵作弊的門道,不止是泄題、夾帶、塗改等等。

收買相關的書吏,修改送卷的次序,讓自己人的卷子先一步遞到考官手裡,有時候都能決定學子的命運。

提前交卷也是一種方式,而且是極為正常的競爭方式,讓考官瞬間注意到考生,並且有很大幾率仔細閱覽考卷。

現在的吳柯霜就是如此。



最新小说: 供桌通古今,靠閨蜜囤貨養家開掛了! 揚名四海 鬥羅:我,收徒就變強! 神話學院 聽懂毛茸茸說話,我成禦獸第一人 饑荒!前夫一家餓肚腸,我有係統黃金萬兩 滿門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陸地神仙 花好月圓人長久 鎮天命 道門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