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炫注重的,是倭國的礦產。/br小日子那邊的礦產資源,還是挺豐富,煤炭、黃金、白銀、鐵礦、銅礦等,都有一定的儲量,不過在二戰前後,被開挖得差不多了。/br現在還是大明,那些礦產資源,依舊豐富,不過朱炫不是想去倭國挖礦,隻是想用金礦和銀礦,吸引老朱的注意力,讓他覺得打倭國有好處。/br倭國的人,對於那麼多礦產,也隻能認出金銀銅鐵等,其他的都不知道是什麼。/br“金礦、銀礦?”/br朱元璋打開一看,首先就捕捉到這些字眼。/br現在的大明,算是窮瘋了,看到金銀這些東西,朱元璋馬上被引起關注,就算現在稅務和鹽務改革,大明逐漸有錢了,但是對於窮怕了的朱元璋來說,金銀這些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br“倭國,還有大量的金銀礦?”/br鬱新馬上問道。/br作為戶部尚書,他也知道,大明有多窮。/br他也窮怕了。/br每一次戶部要撥錢出去,他都會心疼很久,在想那些錢什麼時候才能收回來。/br“根據錦衣衛拷問的結果,金銀礦頗豐!”/br朱元璋眼前閃過一道亮光,忽然覺得,乖孫前幾天的提議不錯,或許可以把倭國給打下來,將那些礦產據為己有。/br打下來之後,隻要能挖礦,戰爭的損耗,就可以彌補。/br詹徽瞬間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小心翼翼地問:“陛下是想,對倭國動兵?”/br鄒瑾搖頭道:“陛下,臣認為不可!要對倭國動兵,就得出海,需要造船,海上風雲變幻莫測,當年忽必烈都打不下倭國,我們貿然去攻打,隻怕也討不到好處。”/br朱元璋淡淡地問:“你是說,咱不如忽必烈?”/br“臣不敢!”/br鄒瑾惶恐道。/br朱元璋明白他們的意思,目前重心,其實還在漠北那些敵人,搖頭道:“倭國的礦產雖然好,但要出海攻打倭國,很容易導致開海,海上倭寇甚多,方國珍等殘部,一直想著要打回來,造船也得花費不少人力和物力。”/br他這麼說,就是暫時放下出海的念頭。/br“請問皇爺爺,我們大明海外,為什麼會有倭寇?”/br朱炫滿臉好奇地問。/br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也樂於回答,笑道:“還是因為咱太厲害了,當年天下大亂,義軍四起,咱把韃子趕走了。所有義軍都想爭奪天下,互相攻伐,咱帶領大明勝出,其他戰敗的人,不願歸順於咱,就有部分逃到外海,還企圖打回來,於是成了倭寇。”/br“皇爺爺真厲害!”/br朱炫高呼道。/br“哈哈……”/br朱元璋得到孫兒的讚賞,心裡美滋滋的,又想到當年的豪氣,現在已經老了,續道:“還有部分倭寇,是來自倭國,一直無法禁絕,咱隻能禁海,片板不得下海,讓大明沿海百姓,免受倭寇侵擾,那些倭寇隻敢在沿海掠奪,是不敢打進來。”/br既然現在還不想對倭國動手,朱炫想了想,要不就先幫大明,發展海上事業。/br以後發展得差不多,把漠北的敵人解決了,就能隨時出海,乾掉倭國。/br“孫兒還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說。”/br“乖孫想說什麼,儘管說,咱不會生氣。”/br朱元璋寵溺道。/br三個閣老看到陛下對小皇孫的寵溺,眼神有些奇怪,他們想離開了,不想聽他們爺孫的悄悄話,但又不太好直接提出。/br陛下沒說可以離開,他們不敢亂走,再聽到朱炫有些可愛的聲音響起:“那孫兒就說了,孫兒覺得,那些倭寇,還有可能是我們大明百姓。”/br“怎麼可能!”/br朱元璋當即搖頭笑道:“咱的大明百姓,哪裡會放著陸地上的生活不過,出海當倭寇,再來掠奪大明百姓呢?乖孫想多了!”/br朱炫解釋道:“孫兒覺得,有這個可能,以前沒有海禁,沿海的百姓,可以出海捕魚和經商。皇爺爺現在下令,片板不得下海,會讓很多百姓失去謀生的根本,無奈之下隻能出海為寇。”/br鬱新想了想,反駁了一句道:“小皇孫聰明伶俐,可以想到這麼多,但也想錯了,就算不出海,大明沿海的百姓也可以種地。”/br“是啊!”/br朱元璋道:“乖孫這是不太了解,沿海的百姓怎麼樣。”/br朱炫解釋道:“也不一定會這樣,孫兒聽說,應天府東邊的海邊,會有海水倒灌進來,那些海水是鹹的,怎能耕種?”/br他們一怔!/br海水倒灌,他們是聽說過。/br但問題有多嚴重,就不太清楚了。/br聽到朱炫這些話,好像對耕種,有一定的影響。/br朱炫又道:“還有就是,沿海的百姓,往內陸遷,內陸能有足夠多的土地,分配給他們嗎?”/br這句話,又讓他們陷入沉思。/br大明土地問題,隻是最近稅務改革過後,才能逐漸緩解。/br以前內遷的百姓,可以分到足夠的田地嗎?/br如果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出海當倭寇,並非沒這個可能。/br比如他老朱,當年就是連飯都吃不起,才去反了元朝。/br朱炫的話,好像又說中了,海禁的弊端。/br“你們覺得如何?”/br朱元璋看向那三個閣老。/br他們三人,又一次被小皇孫震驚了。/br這些問題,他們暫時想不到,但小皇孫直接說中要害,是有點嚴重。/br“小皇孫言之有理。”/br詹徽首先點了點頭。/br朱元璋又問:“應該怎麼辦?難道真的要開海?一旦放棄海禁,那些倭寇打來,大明的海邊那麼長,我們如何保護沿海的百姓?”/br他們三人,陷入苦思,又覺得放棄海禁,不可行!/br“皇爺爺,孫兒有辦法。”/br朱炫舉起小手道。/br朱元璋揉了揉他的小腦袋問:“乖孫有什麼辦法?”/br朱炫說道:“以前皇爺爺和孫兒說過,鯀禹治水的故事。鯀的治水方法,是堵截,但治水九年,一無所獲。後來鯀的兒子禹去治水,方法和鯀的完全不同,而是疏導治水,疏通水道,使水彙入東海,效果顯著。”/br朱元璋聽著。/br三個閣老,也在聽著。/br他們好像在這個故事裡,聽出了什麼。/br鯀禹治水,前者堵,毫無所得,後者疏,效果顯著。/br朱元璋治理倭寇的方式,好像和堵截水道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