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炫很想把李景隆那些兵法,儘快地學到手。/br隻要把李景隆的東西都學會了,就能去京營挑選士兵,組建新軍,想辦法提前去打仗,感受一下戰場的殘酷。/br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麵,朱炫幾乎每天都跑去找李景隆學習。/br剛開始那幾天,李景隆還是很樂意,處在大明戰神的喜悅中,但是朱炫去的次數多了,他又有些不耐煩,用大明戰神來捧場都沒用了,隻是朱元璋有命令,他不得不教。/br那些兵法的理論知識,不算很多。/br朱炫學習能力很強,又每天都跑去學,用了一個半月左右,基本把理論知識學完了。/br等到李景隆發現,自己沒有什麼可以教的時候,再一次震驚小表弟的學習能力,也太逆天了吧!/br“表哥,要不你就給我考核一下?”/br“最好和皇爺爺一起,考核我的兵法,好不好?”/br朱炫主動提出要求。/br就是要讓皇爺爺知道,他現在有多厲害,學得有多快,也是給皇爺爺一個驚喜。/br“行!”/br李景隆同意道:“我等會進宮和陛下說一說,如果陛下有時間,我們可以明天開始。”/br朱元璋有時間的。/br但是得知朱炫隻用了一個半月,就把李景隆的兵法全部學完,他和李景隆一樣震驚,直接就安排考核。/br第二天早上。/br朱炫跟隨朱元璋,來到京營的校場上。/br首先進行筆試。/br就是李景隆出一份試題,讓朱炫去做題,全部是關於兵法的內容,朱炫隻是看了一眼,就知道該怎麼做。/br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全部做完,可以交卷。/br李景隆評卷,又震驚道:“陛下,小表弟做的,全部對了!”/br“全對?”/br朱元璋接過來看了看。/br作為一個把江山打下來的皇帝,朱元璋的軍事能力也不弱,同樣熟知兵法,看完了朱炫的試卷,訝然道:“真的全對了!”/br乖孫隻用了一個半月,不僅把這些理論知識學完,還能運用自如,融會貫通。/br絕對是奇才!/br“好!”/br朱元璋驚訝過後,讚賞道:“乖孫不錯,景隆也不錯。”/br朱炫輕聲道:“都是大表哥教得好,孫兒才能學得那麼快。”/br聽到小表弟還誇獎一下自己,李景隆就覺得,這孩子很懂人情世故,附和道:“我的能力怎麼樣,陛下是清楚的,主要是表弟學習能力太強了,是我見過唯一的奇才,恭喜陛下。”/br他也懂一些人情世故。/br在這個時候,得到讚賞了,不能沾沾自喜。/br得謙虛一些!/br“那就進行下一場,考的是什麼?”/br朱元璋滿意地問。/br李景隆道:“考的是應對各種不同地形,應該如何排兵布陣,怎麼打仗,來人把沙盤搬上來。”/br數十個士兵,把山地、林地、河穀……各種地形的沙盤,放在朱元璋麵前。/br李景隆喜歡紙上談兵,又不能去打仗,就喜歡用這些沙盤來模擬兩軍作戰,各種地形的沙盤他都有,今天就用來考核朱炫。/br“那就開始吧!”/br朱元璋看到李景隆的用心,滿意道。/br李景隆注意到陛下的表情,心裡很是得意,先來到一個平原的沙盤,道:“我守,表弟攻,開始!”/br他們在沙盤邊上,進行各種不同地形的戰爭演算。/br李景隆紙上談兵的能力,再加上紮實的理論知識,在這時候發揮了作用,各種兵法理論,層出不窮,還有排兵布陣的方法,源源不斷。/br朱炫在他身邊學了一個半月,應該學的,一點不落下。/br應對起來,也是遊刃有餘。/br再加上他還有現代社會的知識,還能打敗李景隆。/br但是朱炫不會打敗得太徹底,偶爾放一放水,畢竟這是沙盤,不是真正的戰場廝殺,雙方演練起來,各有勝負。/br剛開始李景隆還是很自信,可是越到最後,他發現朱炫的表現,越沒有那麼簡單,應對得更艱難,甚至能看出來,朱炫有刻意放水的意思。/br小表弟,也太妖孽了吧?/br才和他學了一個半月,就有打敗自己的能力。/br孫武再生,也不過如此!/br朱元璋坐在旁邊看著,越看也越驚訝。/br他看得出來,李景隆沒有放水。/br真正放水的反而是朱炫。/br乖孫這是天生的軍事奇才,作為一個初學者,還能把李景隆打得毫無還手之力。/br去大本堂上學,能讓方孝孺拜服。/br找李景隆學兵法,短時間內,能打敗李景隆。/br“咱的乖孫學什麼,會什麼,還精通什麼!”/br朱元璋驚喜不已。/br當年的標兒,也沒有如此能力。/br朱炫越是聰明,朱元璋自然越歡喜開心,看到最後的結果,忍不住笑了出聲。/br“好了,這個考核,乖孫通過了。”/br朱元璋得意道:“乖孫學得太好,景隆也要努力。”/br李景隆擦去額頭上的汗珠,學生打敗了老師,讓他有點尷尬,又佩服道:“表弟的學習能力,我就是一輩子也追不上,表弟還年輕,再多幾年發展,大明沒有人能比得上。”/br聽到這樣的評價,朱元璋很開心。/br“表哥承讓了。”/br朱炫對於這些,並沒有多少感覺。/br理論知識再紮實,沒有實際操作過,都是虛的,唯一能鞏固知識的方法,就是用到實處,在實踐中不斷證明理論的正確性。/br“不是我承讓,是表弟承讓我了。”/br李景隆擺了擺手道。/br朱元璋問道:“還有沒有第三場考核?”/br“有,但臣認為,沒必要了。”/br李景隆想到朱炫的可怕,第三場考核,做不做都沒所謂,就算不能通過,有了前麵兩場也是足夠。/br朱元璋想看下去,道:“繼續吧!”/br李景隆隻好說道:“第三場,是我給表弟一千人,看表弟能不能儘快讓他們服從,並且排列戰陣。”/br“皇爺爺,孫兒不敢保證,但可以試一試。”/br朱炫想著便說道。/br真正實操來帶兵,朱炫沒多少自信,就是想試試。/br“那就試一試。”/br朱元璋下令道:“帶一千人上來。”/br片刻後,一千士兵,被帶到校場上,李景隆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讓朱炫表演。/br朱炫在考慮,可以怎樣做,才能帶動這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