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車裝完了貨,趙暢開車,趕著時間從汶水鄉回到縣城。
陳廣平讓趙暢直接把車子開到汽運站,省了她們母女走路趕車。
回村的客車快到發車點了,下了車沒時間多說話,母女三人匆忙上了客車。
她們到的有些晚,車子裡座位已經坐滿了。
往車廂後走了走,看到了花嬸。
“讓小瑩來我這兒,我抱著她。”
車子顛簸,譚雪瑩年紀小,很難在車子裡站穩,秦環雲也沒有客氣,把譚雪瑩推了過去,她跟著在花嬸座位邊站著。
“我還以為你們去汶水鄉了,不然給你們占兩個座位。”
秦環雲手扶上了座椅靠背,回道:“去了,梅子認識朋友拉貨,順路帶我們過去的,回來剛好趕上了車。”
花嬸關心道:“全生現在沒事吧,我家那個之前說他上吐下瀉,還挺嚴重的。”
譚全生今天沒說他生病的情況,但是看麵色,比之前憔悴很多:“還是有些不對,他說喝點藥就行了,已經開始乾活了,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秦環雲說話的時候,沒有壓低聲音。
坐在花嬸後麵的趙彩霞聽得一清二楚。
抱著布包的胳膊緊了緊,心裡盤算,這二斤白糖還要不要送給譚全生做禮。
眼珠子打轉,意外撞上了譚雪梅。
看到譚雪梅眼睛落在自己的布包上,像極了偷食餓狗。
趙彩霞有了決定:不給他們了。
譚雪梅並不知道趙彩霞的心理活動,她正盤算自己的計劃。
繡花是一種裝飾,在當前國內人民生活還在溫飽線徘徊的階段,繡花布藝就是雞肋,有這類產品購買能力的人有限。
譚雪梅能想到的目標客戶群體,就是新婚夫婦,還得是城裡有工作的新婚夫婦。
所以,給陳廣平的樣品上就繡一些花開富貴,百年好合的喜慶圖案。
圖案有了,就得想搭配了。
家裡常有的布頭都是黑藍灰的粗布,繡花出來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最好能找點白色紅色的布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家裡的布料太缺了。
譚雪梅剛剛升起的激情被一盆冷水撲滅。
難不成真得等陳廣平買到瑕疵布才能開工。
想到這些,譚雪梅懨懨的,臉上有點不開心。
“秀蘭下個月結婚了,這次不打算大辦,咱到時候要不要去隨個禮?”
花嬸的話吸引了譚雪梅,她口裡的秀蘭,是村裡支書的大女兒,也是村小的老師。
在村小教書的時候,認識了同樣當老師的一個男知青。
77年知青回鄉政策出來後,她對象就起了回城的心思,哄著譚秀蘭領了離婚證,以未婚的身份離開了村子。
當初說好的在城裡安頓好,就回來接她。可兩年過去了,沒有任何的音訊。
去年譚秀蘭拿著介紹信,去她對象留下的地址找過人,才知道那地址都是假的,人更是沒影兒。
沒了希望後,譚秀蘭沒再拒絕家裡的相親,認識了鎮上的一個工人。
這個工人和譚秀蘭一樣,前妻是知青,為了回城鬨了離婚,把女兒也丟給了她。
兩個人算是同病相憐,見麵幾次後就定下來了,上個月定下了結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