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送的禮物實在太多,劉安無奈之下隻能又舔了幾輛馬車裝運。
不過劉安此去涼州,也給林方帶了不少信鴿,亦需馬車裝運。
多加幾輛馬車裝運百姓所贈禮物,倒也不會因此拖慢行程。
離開九原,劉安一行人過黃河南下西河郡,經過上郡、左馮翊、右扶風,才能進入涼州。
九原距離武威郡姑臧縣的直線距離,實際上和九原與涿縣之間相差不大。
但並州西部行路困難,成片成片的沙漠毛地,隻能繞路到西河郡在南下西行。
所以直到臘月十八日,一眾人才抵達涼州。
進入涼州後,劉安就在一邊趕路,一邊派人一路打聽賈詡和李儒的蹤跡。
他隻記得賈詡是涼州人,李儒從很早就跟隨在董卓涼州身邊,但兩人具體是哪裡人,他還真不知道。
一路打聽著,經安定郡進入武威郡後,劉安終於打聽到賈詡乃是武威郡治所姑臧縣人士。
而關於他的一些奇聞異事,也被不少人津津樂道給了劉安。
最為出名的便是賈詡年少被名士閻忠讚譽為有張良陳平之才,以及其早點因病辭官回鄉時遭遇氐人叛亂,便急中生智說自己乃段穎外孫,段穎在氐人中極有威望,氐人聽說賈詡是段穎外孫,便沒有傷害他。
甚至專門派人將他護送回家,而通行的其他人卻都遇害了。
賈詡這種急中生智的能力,使得他在今後的生涯中,多次避免禍事,這也正是劉安所看重的。
類似的時間,劉安聽旁人說了許多,如此也證明了賈詡在武威郡的聲望極高,被許多人推崇。
不過李儒的蹤跡,劉安確實一點也未打探到。
也不知道是自己記錯了,還是已經被董卓收到麾下,當成第一謀臣貢了起來。
從進入涼州到抵達姑臧縣,路程雖然不願,但因為一路打聽消息的緣故,劉安一行行了八天,才終於進入了姑臧縣。
姑臧縣既是武威郡郡治,亦是並州州治,集首相府,縣衙,刺史府於一縣。
劉安一行人自進入武威郡,便進入了城中世家官吏的眼前之中。
因此武威諸多官吏,早早等在姑臧縣門口,迎接新任刺史林方。
刺史一職不同於縣令,隻負責監察各地太守的工作,卻不會乾涉他們的行動,相對而言,利益衝突也小了很多。
在利益衝突很小,刺史又起著監察他們工作的作用前提下,各地官員更傾向於和刺史打好關係,而非硬剛或無視。
畢竟刺史的任職時間一般都隻有三年,期限一到自會離開,基本不會影響當地世家豪強的發展。
在一眾官吏的熱情用戶下,劉安跟著林方一起進入刺史府。
他沒有讓林方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一縣縣令不去自己負責的縣上忍,反而跟隨此前的上官繞道來並州,傳出去,對林方會產生負麵影響。
萬一被朝中諸公懷疑養士自重,林方性命都會不保。
而且劉安任職期間,林方也未曾給予劉安莫大恩惠,他沒有理由護送林方,林方也沒有理由被劉安護送。
進入刺史府,劉安回到單獨給自己安排的住處歇息,林方則在刺史府舉辦宴會,宴請了武威郡的大小官吏。
第二日一早,劉安便和林方兩人一起,去拜訪了如今賦閒在家的賈詡。
賈詡家境不錯,賈家在當地也是一規模不小的豪門世家。
如今三十有五的賈詡,已接任家族族長一職,聽說新任刺史拜訪,便立馬放下手中事務到門口迎接。
如此劉安也看出來了地位不同帶來的差彆對待。
他初來大漢,還是個平民時,去當時作為涿縣縣令的公孫瓚那裡拜訪,都是管家帶著他去見公孫瓚。
就這還是看了劉明的麵子,若隻有劉安自己,估計連公孫瓚的麵都見不到。
而如今來拜訪當地豪門的賈家,身為族長的賈詡竟然親自迎接。
而且劉安相信,如果不是體現禮賢下士的風度,讓林方親自登門,而隻是坐在刺史府召見賈詡,賈詡也肯定會老實的接受召見,去刺史府見林方。
賈詡一身素裝,看其穿著,完全不像一方豪門的族長。
劉安不知其具體年齡,隻感覺此人看起來三十多歲,正值壯年的身體卻顯得有些消瘦。
而立之年的他,或許是已褪去了年少的鋒芒,眼神之中古井無波,很少會產生波瀾,看向林方的眼神也是不卑不亢,既不刻意迎風,也看不出任何排斥。
見識過此人手段的劉安,更願意相信他大智若愚,明哲保身,韜略藏於胸間,計謀顯於危時。
賈詡帶著林方一路來到客堂,劉安和呂布二人作為其貼身護衛,一並跟隨左右。
其他侍從,則暫時留在堂外。
賈詡令人給林方備了茶點,兩人一直聊著些有的沒的,誰都不提正事。
最後還是林方有些聊不下去了,他的見識智慧以及胸中墨水比之賈詡,都差了許多,而且此來主要是為劉安辦事來的,他也不敢耽誤太久。
暗中看了看劉安的眼色,在得到劉安輕微點頭示意後,林方便對賈詡道
“在下初來涼州,手下人才匱乏,人言文和先生有良平之才,在下欲辟文和先生為幕僚,不知文和先生意下如何?”
“不瞞林使君,在下身體患疾,隻怕心有餘而力不足。”賈詡委婉拒絕道。
劉安一聽,眼神頓時黯淡了些許。
雖然早有預料,但親口聽到賈詡拒絕,心中還是不免失望。
林方在朝中並無勢力,本身也非出身豪門大足,再加上威望、聲望皆不足,雖然仰仗鮮卑之功拜為涼州刺史,卻遠不足以讓賈詡這類智者心動。
林方聽到賈詡拒絕,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他憑借身份被賈詡以上賓待之,已是極限。
再想做出其他作為,就要看他自己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