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陸川都有點無奈了。
袁紹號稱四世三公,跟公孫瓚打了這麼多年,竟然還沒有滅掉公孫瓚,就挺讓人無語的。
號稱河北雄主的袁紹,怎麼就這麼不給力呢?
不過通過陸金送回來的消息,陸川還是發現了一些內情,那就是袁紹這些年不光在跟公孫瓚打,還趁機吞並了並州和青州,實力在不斷擴張。
實力擴張是好事,但袁紹的名聲太大,北方士族豪強紛紛投靠,這就導致袁紹麾下的謀士和將領根據地方分成了好幾個派係。
不同派係之間為了爭權奪利,經常暗中互相使絆子,原本很簡單的一件事,做到最後反而變得複雜了,最終什麼都沒做成。
所以袁紹的實力雖然已經勝過公孫瓚不少了,但卻因為內部派係鬥爭,遲遲無法將公孫瓚徹底拿下。
甚至就連袁紹的三個兒子之間都無法團結在一起,然後不同的地方派係分彆支持袁紹一個兒子,內部的問題愈演愈烈,陸川聽起來就頭疼。
所以袁紹這麼多年都沒能拿下公孫瓚,還真不是一個笑話,而是袁紹集團內部隱患的真實反映。
可袁紹遲遲拿不下公孫瓚也不符合陸川的利益,他希望袁紹能夠給力一點,儘快把公孫瓚拿下,然後他好借著袁紹收留袁術的理由,對袁紹發動戰爭,趁機對北方的士族豪強發起收割。
可袁紹戰爭進展太慢,陸川的計劃要什麼時候才能執行?
難道要等他把南邊和西邊都打下來,最後再去打袁紹?
而想要加快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戰爭進程,隻有兩個辦法,幫袁紹,或者打擊公孫瓚。
袁紹收留了袁術,這也是將來陸川討伐袁紹的最大理由,所以陸川不能在明麵上幫助袁紹,最好是通過彆人的手幫袁紹加速戰爭進程。
陸川想來想去,發現呂布很合適。
等呂布把徐州的士族豪強都收割一遍之後,陸川就給呂布一些兵馬,讓他投靠袁紹,幫著袁紹打公孫瓚。
雖然之前呂布就投靠過袁紹,最後兩人還給鬨掰了,但今時不同往日。
當初的呂布身邊沒什麼兵馬,除了個人勇猛,他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
但等呂布圓滿完成了陸川的任務之後,陸川會給他兵馬,他的實力必然大漲,袁紹也不敢忽視呂布。
更何況呂布是來幫袁紹的,袁紹怎麼可能拒絕?
等幫助袁紹滅了公孫瓚之後,呂布再挑翻,遵從天子詔令討伐袁紹,配合陸川、曹操南北夾擊,袁紹還能有活路?
隻要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下去,呂布就能把他漢末第一攪屎棍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至於這麼做之後呂布的名聲如何?
嗬嗬!
呂布這種人,還會在乎自己的名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