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
劉備已經全麵接管了暹羅,暹羅的官員和貴族誰都不敢有意見。
主要是劉備實力太強了,他們根本就不是對手。
沒過幾天,陸川派人送來了詔書,封劉協為漢王,封地就是暹羅,封劉備為安漢公,卻沒有特彆說明劉備的封地在什麼地方。
陸川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把整個暹羅都交給了劉備,要不要取代劉協,就看他的心思了。
說實話,陸川也有些好奇,如果曆史上的劉備擊敗了曹操和孫權,真正完成了三造大漢,會怎麼對待漢獻帝。
劉備接到詔書之後馬上就把劉協接到暹羅王宮之中,並且第一時間召集暹羅官員和貴族,當眾宣布了陸川的詔書,要把暹羅國號改為大漢,而劉協就是大漢國的國王。
這才是真正的圖窮匕見。
暹羅官員和貴族麵麵相覷,沒想到事情竟然會變成這樣。
他們心有不甘,但是劉備不光拿出了陸川的詔書,還有前任暹羅國王的親筆書信,他在信裡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並且願意讓出暹羅國王的位置。
有了這份書信,加上陸川的詔書,劉協就能名正言順地接管暹羅,並改國號為大漢,延續大漢國祚了。
劉備冷冷地看著麵前這些暹羅官員和貴族,“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眾人互相看了一下,交換一下眼神,卻不敢表達出不同意見。
之前劉備接管暹羅,名不正言不順,他們都不敢反抗,更不要說現在有了陸川的詔書,有前任暹羅國王的書信,真正做到了合理合法,誰要是敢跳出來反對,就是同時跟陸川還有前任暹羅國王作對。
劉備繼續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抓緊時間準備吧。一個月之後,暹羅改國號為大漢,由漢王接任國王。”
“是!”
眾人不敢反抗,更不敢提出彆的意見,隻能聽從命令。
不過他們從王宮出來之後,很快還是把事情想通了。
他們所在的國家叫暹羅還是大漢,跟他們有關係嗎?
隻要他們還是官員和貴族,還能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就行了,其他的,不重要。
這劉備一看就是文韜武略都相當可以的猛人,比前任暹羅國王厲害多了,把暹羅交給這樣的猛人,將來必然會有更好的發展。
至於漢王劉協?
他們都聽說過劉協的事情,不過就是一個傀儡而已。
當初大漢還在的時候,劉協就是傀儡,如今到了暹羅,當了漢王,恐怕依舊是傀儡。
以後的暹羅,絕對是劉備說了算!
所以趁著現在,還是多跟劉備攀攀關係,將來肯定少不了他們的好處。
就這樣,一群官員和貴族毫無心理壓力地轉變了自己的立場,甚至已經開始盤算要怎麼討好劉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