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忙起來了,連帶著郭嘉和諸葛亮也都忙起來了,但陸川的生活依舊很輕鬆。
發行紙幣,強行讓紙幣和黃金、礦產綁定,可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所以陸川也不用急於一時。
三年的悠閒生活,讓陸川很是沉迷,甚至都有點不想上朝了。
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充分體會到了當一個昏君有多快樂。
但現在還不是當昏君的時候,等什麼時候大陸王朝在陸川的帶領下,真正做到了殖民全世界,收割全世界,他就能放下肩上的重擔,把皇位傳給陸鼎,然後他就可以帶著甄薑等人找找個好地方享受生活了。
畢竟他有一千多年的壽命,不可能一直當皇帝。
皇帝雖好,但一直當下去也會累的。
再說了,等陸鼎長大之後發現他根本沒有希望繼承皇位,那他這個太子會怎麼想?
曆史上太子謀反的例子不在少數,根本原因就在於太子看不到繼承皇位的希望,又不想放棄,所以隻能動手搶。
陸川不想看到父子反睦的局麵,所以不會霸占著皇位不撒手。
不過陸川想過悠閒的日子,偏偏有人不讓他如願,因為劉備派人送來了消息,說撣國最近不是很老實,跟漢國起了不少摩擦。
陸川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下就興奮起來了。
太好了!
終於有人鬨事了!
他又找到借口出去了!
劉備那邊的情況也有點意思,劉協死後,劉備順利繼承漢王,延續大漢國祚,然後劉備也確實給力,真的就把漢國治理起來了,不敢說國富民強,但也比當初的暹羅強太多了。
也正是因為漢國日益變得強盛,而且還跟大陸王朝關係密切,讓撣國感受到了威脅。
畢竟暹羅亡國的教訓就在眼前,撣國怎麼可能不小心一點?
所以撣國就開始招兵買馬,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防禦,不想走了暹羅的老路子。
但是撣國突然招兵買馬的舉動就讓劉備感受到了威脅,然後果斷跟著一起招兵買馬,而且還將兩萬精銳軍隊派到了漢國和撣國的交界處,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防禦。
畢竟劉備也不清楚撣國突然招兵買馬的目的是什麼。
然後誤會就出來了。
撣國看到劉備主動將精兵放到了兩國交界的位置,就認為劉備有動手的意思,然後就來了一招先下手為強,趁著夜晚對劉備那兩萬大軍進行了偷襲。
不過劉備畢竟是在大陸王朝摸爬滾打出來的,一身本事可不是白給的,在派兵的時候就叮囑將領一定要防備撣國的偷襲,所以撣國趁著夜晚偷襲的計劃並沒有成功,雙方都有一些損失。
到了這個時候,事情就算是鬨起來了。
在曆史上,劉備可是漢昭烈帝,為了給兄弟報仇,連皇位都能舍棄的猛人,主打就是一個有仇當天就報,絕對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