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那太行了啊!”陳老漢激動道“養牛還多掙工分,不樂意是傻子!”
“哈哈,那就行,快辦手續吧!”
林川拍了陳和平一把“彆墨跡!”
三人順利辦完手續,牽著黑牛走出牲口市場。
黑牛邁著悠悠的步伐,跟在他們身後,時不時甩動尾巴。
陳老漢的目光就沒從黑牛身上移開過,一路上手牽著韁繩,像是帶著老朋友回家。
林川時不時回過頭,看著老人和小黑,心中五味雜陳,諸多感觸如潮水般翻湧。
在這片古老的華夏大地上,土地是根,是世世代代中國人賴以生存的根本。
耕牛,作為農耕時代最得力的助手,與土地緊密相連。
它們默默耕耘,用堅韌的身軀拉動犁鏵,翻開沉睡的土地,播撒下豐收的希望。
像陳老漢這樣的老莊稼漢,他們是土地的守護者,也是農耕文化的傳承者。
他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對土地的了解深入骨髓,每一寸土地的脾氣、每一個節氣的變化,都在他們的心中。
他們與耕牛朝夕相伴,彼此之間建立起一種超越語言的默契。
耕牛理解老人的每一個指令,老人也懂得耕牛的每一聲低鳴。
陳老漢和黑牛並肩而行的畫麵,宛如一幅古老而又溫暖的畫卷。土地、耕牛、老人,構成了一個緊密相連的生態,共同書寫著中國農耕曆史的厚重篇章。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場景承載著過去的記憶,也孕育著未來的希望。
……
還沒到上官屯村口,就聽見一陣歡快的鑼鼓聲。
廖社長帶著屯民和秧歌隊早早地等在那裡,準備迎接耕牛的到來。
廖社長穿著洗得有些發白但十分整潔的中山裝,胸前彆著一枚鮮紅的**像章,滿麵笑容地迎上來“哈哈哈可算把你們盼回來啦!大夥都等了半天啦!”
秧歌隊的隊員們穿著鮮豔的彩衣,手中的彩綢在空中揮舞,像是一道道絢麗的彩虹。
他們一邊扭著秧歌,一邊唱著歡快的歌謠
“開新春,生產忙,耕牛來到咱村莊。黑牛壯,力氣強,豐收日子有希望。”
歌聲和鑼鼓聲交織在一起,熱鬨非凡。
社民們圍了上來,眼睛都盯著小黑,臉上滿是新奇和歡喜。
一位大爺忍不住摸了摸小黑,驚歎道“現在都賣這麼好的牛啦?”
“什麼啊?這可是全牲口市場最好的牛!”
陳和平大喊道“老陳頭從頭挑到尾,才選出來的!比一般的牛,貴三十塊錢!”
“哎呀媽呀,那可是牛王啊?”有人喊道。
“哎!說得好啊!”陳和平笑起來“今年要是有牛王比賽,等著看吧,小黑絕對是牛王!牛魔王!王中王!”
“貴三十?一百五買的?”廖社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