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這場已經進入後期的演習,從這一刻開始進入到了**期。
此時紅軍的主要防空力量,都放在前線衝擊坦克的保護上,還要分出一部分去保護後勤保障連。
確實是沒有那麼多的力量,還來保護三個營級單位指揮部。
哪怕各營知道通訊已被藍軍監控,儘可能都不再使用電台下達指令,防止被藍軍針鋒相對反擊。
都開始使用最笨的原始通訊,重新啟用古老的傳令兵。
讓通信兵帶上命令,開車去口頭傳告。
隻有非常緊急的命令,實際上根本來不及用人送,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用電台把命令給傳過去。
這種方式讓藍軍的通訊監控,確實變成了毫無作用的存在。
甚至在各營營部進行戰術轉移後,藍軍都沒有辦法再通過科技力量,得知各營部的具體位置。
優點很明顯。
缺點同樣很明顯。
首先就是命令傳達很滯後,效率上大打折扣。
一道命令從下達到執行,最快也得小半個小時,要是碰上同等規模的對手,指揮體係基本上會癱瘓。
幸好藍軍總共就這麼點人,紅軍要做的事就這麼點多。
坦克進攻,步兵守。
主線在這裡,變化並不多。
指揮體係勉強還夠用,不需要應對複雜多變的戰局。
並且。
包括王團長和參謀長等人在內,通過藍軍對紅軍的通訊全麵壓製,讓他們意識到了科技力量的強大。
對國家如此迫切的現代化軍,就此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裝備技術落後,打起來是真難。
要不是有冒出來的軍事天才——陳軍用各種手段頂住了藍軍的進攻,王團長很清楚此時紅軍會是什麼樣。
大概率昨天就已經沒了,根本不可能撐到現在。
更不可能還有贏的機會!
其次是大量的傳令兵需求量,導致警通連不得不抽調出大量人手,用來滿足這方麵的需求。
導致在營地警戒防衛這方麵,比之前有了一定程度削弱。
而袁朗他就是看透了這一切。
從鐵路這裡得知紅軍所有電台,幾乎都已經完全停用,袁朗就通過他的經驗,判斷出了紅軍發生了什麼。
所以才會親自帶隊出來,豪言帶老們去玩刺激的。
帶著區區二十個老而已,就敢深入到紅軍後方來抵近偵察,一旦被發現會遭到數百人圍剿。
確實是很刺激的事!
不過袁朗身上從沒膽小兩個字,越刺激的事情對他來說越有興趣,因為這才是特種部隊的主戰場。
隨著袁朗這個戰力天花板的入場,紅軍這邊很快就吃下第一個骨頭。
通過派出大量的兩人偵查小組,暗中蹲守紅軍後方各條要道上,監控陸續行駛過的車輛,並對車上人員進行分析和判斷。
大量數據最終彙集到袁朗手中,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個紅軍營部。
為了防止之前空襲打了個空殼子,紅軍一直在用真真假假這一套,袁朗並沒有著急展開攻擊。
而是又經過長達半小時監控,對這個營部進行確認。
看到有車輛不斷的進進出出,帶著命令送達到各個陣地上去,肯定是紅軍某個營部之後。
袁朗才將情報通過無線電,傳給了飛在天上的鐵路。
在袁朗操作這一切的期間,整個紅軍所有單位都毫無察覺。
唯一的指揮機關警衛力量警通連,也因為分出大量人員做傳令兵,沒有足夠人手來監控每個營部周邊,隻能集中力量保護團指揮部,沒法發現各營部的狀況。
也就是陳軍屬實百密一疏,沒有在這方麵做專門安排。
警通連自行進行了這樣的安排。
而這種看起來沒有問題的部署,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甚至在演習的最後,反而釀成了大錯。
剩下陳軍留下來的鋼七連機動二班,主要負責部署在交戰一線,起到第一道攔截封鎖線的作用。
奈何二班畢竟隻是替補偵察班,訓練各方麵的時間也還還太短。
和老的差距實在太大。
也沒發現袁朗已經滲透進去。
這樣一來。
整個山地演習對抗的局麵,就變成了陳軍和史今各帶一支紅軍,滲透到藍軍的後方各種搞事,袁朗帶著一支藍軍老,反過來又滲透紅軍搞事。
雙方各自在對手的後方,瘋狂搞事的詭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