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門衛保安其實也經常被采訪。
關於稅務係統的各種官麵新聞,時不時有街對麵的電視台記者過來搔首弄姿拍一段兒。
可能第一次還好奇興奮上市裡電視會怎麼。
看了就根本一閃而過,也從來沒誰關心這種zz任務的新聞講什麼。
連稅務大院裡自己都不在意,隨便叫保安去糊弄下,電視台也隻為完成任務誰來都能湊合。
等後來那種野路子的隨便什麼自媒體,也拿個手機因為隔壁小學什麼事、稅務局怎麼怎麼搞路人采訪之類。
在讓衛東心目中把記者采訪徹底祛魅到了地上。
尤其後來新聞專業是垃圾的社會輿論,讓他更不在意。
願意來也是因為對方說本地話,聽起來還不霸氣側漏的陽光日報,他才勉(逼)強(迫)同意。
感覺就跟自媒體似的小報吧。
四十年後很多人都不知道陽光日報意味著什麼了。
讓衛東真不知道陽光日報是頂級央報,哪怕稅務係統訂了一堆報紙,誰看啊。
然後各家央報也各有歸屬,還時不時的地位變化。
這家去年才確認由d直接領導和主辦,是這段時間的d報。
這種大報社在全國各地都有分社,在普通報務工作外還行使非常重要的新聞監督職責。
後來的媒體都把這任務丟了,但八十年代還很恪儘職守。
很多基層的真實信息都是各種新聞單位在上報。
所以招募選拔人手的時候,原則上往往都會故意選能夠接地氣的當地人。
於鬆海就是商州附近縣城入伍去當文藝兵,然後轉業乾部到雪區又支邊回來,到省城分社當記者,自然也就分管這片區域的信息。
他這種履曆也就是背景差點,其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靠關係,那就得有拿得出手的硬業績。
他奔著萬商貿易行來,就是本地信息員提到是改革碰撞,覺得這題材不錯。
結果沒想到遇見這麼個年輕人。
急不可待的立刻馬上走:“能給你拍張照嗎?”
讓衛東堅決不同意,還扒拉檢查對方有沒有錄音:“我跟你這麼說都算是挺冒險了,你說我安安穩穩的跟著人家賣相機賣彆的不好,非來趟渾水乾嘛,這種落後地區就等著先進發達榜樣來教訓,何必把自個兒折裡麵?”
他這種思路,讓於鬆海不得不再多看幾眼,很想儘量把口罩之外露出來的樣貌信息記住:“你既有俠義精神,又有沉穩務實的安全意識,確實非常了不起,這是我的名片,任何時間任何事情,都可以聯係我,我相信我們會有很多接觸,另外春節後這個相機的事情落實了你一定聯係我,我們陽光日報也可以宣傳介紹新產品,支持改革典型嘛。”
換讓衛東震動了下,哎喲,這不是打廣告嗎,可以可以:“好,那就說定了,等產品出來一定聯係,也請您彆太把我說這些放到風口浪尖,我們還是踏踏實實做事比較好。”
於鬆海笑笑,這就由不得你了,但嘴上都習慣性的嗯嗯嗯,告彆走人。
讓衛東還小心眼的陪著一直送到碼頭,怕這貨轉頭就去告發自己。
結果轉頭遠遠的看見董雪盈抱著孩子站石階上,跟望夫石似的。
他就沒順著江岸邊的石階回去,到旁邊貨運場找師傅,請教自己首次長途自駕後的感受。
師傅不問他哪裡混的車,在酒菜席邊悉心教導。
他其實沒咋跑過幾百公裡以上的長途,但周圍山區公路的經驗確實豐富,修車故障更頭頭是道。
讓衛東又跟著開車練車到傍晚,一起吃了江邊熱騰騰的砂鍋煲才搭車回運輸公司,開心的喝茶嗑瓜子到**點才回家。
頓時覺得這小日子也不錯。
衣錦還鄉當然很爽,但老家有二鳳蹲守,回去肯定沒啥好事兒。
老尤還沒放出來,自己現在呆城裡跟著師傅乾乾活兒熟悉車,過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簡直金不換。
放鬆個十來天到春節接了爹媽再回去。
開年後再說忙碌的事兒。
他其實是個得過且過的**絲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