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3月17號卡爾·馬克思在倫敦去世,參加他葬禮的隻有九個人。
十個月以後,他的追隨者在倫敦成了費邊社,名字來源於古羅馬將軍昆圖斯·費邊。
叫費邊是因為在古羅馬時期,費邊用遊擊戰術擊敗了強大對手漢尼拔,費邊社的思路也是采用漸進溫和的改良主義來緩慢推動社會變革。
費邊社因為其溫和的主張,得到了非常多知識分子的支持,其中包括了蕭伯納等鼎鼎大名的人物,其在最巔峰的時候,也就是1945年的時候,整個議會有超過200名費邊社人士,被當時的媒體譽為,整個議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費邊學校。
至於林燃為什麼會知道,這是因為他在李小滿家暫住的時候,從書房的夾縫中無意發現了一個徽章,徽章上麵的圖案很奇怪。
(費邊社的徽章)
李小滿看到之後一副驚喜的樣子把徽章給收起來了,但對於林燃的疑問則采取了緘口不言的態度。
林燃抱著疑惑在網上查了很久才知道這玩意是費邊社的會徽,圖案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進而對這個近代大名鼎鼎而又迅速沒落的社團有了了解。
即便這樣,更多的疑惑產生了,一個英格蘭社團的徽章怎麼會出現在一個華裔家庭手裡,要知道李小曼家往上數三代都是純血華人。
等到很久之後,雙方熟稔了,林燃借機問了這個問題。
李小滿才一臉惆悵地回答道:
“在晚清的時候有各類官派留學生,你知道吧?最開始的官派留學生主要去的是英格蘭和法蘭西,但是在普法戰爭之後,於是開始陸續有學生被派到德意誌。
我曾祖父就是在那個氛圍下去了德意誌留學。隻是和大部分人去念的是柏林軍事學院不同,我曾祖父去的是法蘭克福大學。
他當時和無數仁人誌士一樣希望尋找到救華國的道路,那時候費邊社的影響力滲透到了德意誌,於是在法蘭克福成立了著名的法蘭克福學派,我曾祖父很尊崇的一位教授加入了法蘭克福學派,因此他在那個時候也跟著一起加入了法蘭克福學派。”
林燃聽完之後內心驚訝,名門之後啊,“在當時華裔想加入費邊社應該不容易吧?”
那個時代,那個氛圍,華國人想要加入費邊社這種帶點底蘊的白人知識分子社團,林燃光是想想都覺得困難。
裡麵要克服的阻礙不知道有多少。
李小滿點頭道:“當然,可我曾祖父尊崇的那位教授叫馬克斯·霍克海默。
也就是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在他的力薦下,加上當時人們覺得確實要有亞洲代表加入,要有亞洲的代表傳遞法蘭克福學派的主張,所以我曾祖父最後成功加入了法蘭克福學派。
我曾祖父跟著到了法蘭克福大學的社會研究中心工作,這也是全歐洲第一個研究馬卡爾·克思的機構。
這就是當年他參加法蘭克福學派所獲得的徽章,它也是我們家族曆史的見證,我還以為再也找不到了呢!
這個徽章和現在的費邊社成員的徽章可是有所不同。”
短短幾句話中間所蘊含的困難,真不敢想當時的華人前輩要克服多少艱難險阻,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林燃心想。
李小滿當時得意的樣子還曆曆在目,林燃則順著她的話說:“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李小滿從自己的箱子裡把徽章翻出來,然後把背麵展示給林燃:
“諾,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