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江注意到林宇捆紮柴火。
隻見林宇動作嫻熟,挑選&nbp;“繩索”&nbp;柴火時目光篤定,雙手拉扯、扭轉、纏繞一氣嗬成,不一會兒,一捆結實又規整的柴火就呈現在眼前。
楊友江不禁豎起大拇指,滿臉驚歎道“小宇,你這捆紮的動作和技巧,絕對是專業級彆的啊!你肯定是專門學過,不然怎麼可能捆得這麼好!”
林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應道“確實學過,不過那都是老早以前的事兒了。”
這話一出口,一旁的王大春滿臉詫異,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大聲問道“學過?啥時候啊?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林宇隻是嗬嗬一笑,沒有作答。
畢竟,重生這種超乎常理的事情,實在難以向旁人解釋。
楊友江見此情景,便主動走到王大春身邊,耐心地講解起來“大春啊,這捆紮柴火可有講究了。首先,選這當‘繩’的柴火就很關鍵。你得挑那種粗細適中、柔韌性好的,太粗了不好扭轉,太細了又容易斷。”
“就像這根”&nbp;說著,楊友江彎腰撿起一根柴火,“你看,它的粗細差不多跟你大拇指和食指圈起來的大小一樣,這樣的就剛剛好。”
“選好之後,把它放在柴火堆兩側,然後開始用力拉扯,把柴火都攏緊咯。接著,把這一端用力擰成麻花勁,要順著一個方向擰,擰的時候得均勻用力,彆這兒使勁大,那兒使勁小,不然擰出來的勁兒不均勻,就不牢固。”
楊友江一邊說,一邊示範,隻見他雙手熟練地扭轉著柴火,那柴火在他手中逐漸變成了緊實的麻花狀。
王大春聽得認真,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一番。
他照著楊友江教的方法,手忙腳亂地開始操作。
選柴火時還算順利,可到了擰麻花勁的時候,他就開始手忙腳亂了,一會兒用力過猛,一會兒又方向不對。
好不容易擰好了,開始纏繞柴火時,也是纏得歪歪扭扭。不過,他好歹是粗略地完成了捆紮,看著自己的&nbp;“成果”,王大春臉上露出一絲得意。
可當他試著把這捆柴火往山下輕輕一推,隻聽&nbp;“嘩啦”&nbp;一聲,柴火瞬間散架,散落一地。王大春頓時泄了氣,滿臉懊惱地抱怨道“這玩意咋這麼費力呢!我都照你說的做了,怎麼還是不行!”
林宇看著這一幕,忍不住笑出聲來“大春哥,你擰麻花勁的時候,把那地方都擰爛了,能牢固才怪呢。擰的時候要選柴火比較光滑、沒有疤結的地方,擰到像這樣,”
林宇拿起一根柴火,示範著擰到恰到好處的程度,“粗細均勻,表麵平整,韌性十足,這樣才合適。纏繞的時候,也要順著這個麻花勁來,一圈緊挨著一圈,彆留縫隙。”
說完,林宇又耐心地演示了一遍正確的纏繞方法。
“這都是熟能生巧的事兒,你就慢慢學,多練幾次就好了。”
王大春聽了,雖然心裡還是有些不服氣,但還是倔強地說“我就不信我學不會,我今天非得把它學會不可!”
說著,又彎腰撿起柴火,準備再試一次。
林宇、楊友江和王大春三人在山坡上放山,專注地砍柴、捆紮。時不時地,一捆捆柴火順著山坡滾落,在身後留下一道道雜亂的痕跡。
臨近中午,日光愈發熾熱,山坡上滿是他們揮灑的汗水,原本空曠的山坡下堆滿了砍下的柴火,像是一座不規則的小山丘,宣告著他們一上午的辛勤勞作。
山下,王玉芬帶著瑤瑤和楠楠在山楂樹下撿山楂。
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王玉芬溫柔地看著兩個孩子,輕聲說道“多撿些又大又紅的山楂,咱們回家做糖葫蘆和山楂糕吃。”
瑤瑤和楠楠興奮地應著,小腦袋在山楂樹下鑽來鑽去,每發現一顆飽滿的山楂,都像是發現了寶藏一般,興高采烈地捧到王玉芬麵前,王玉芬總會笑著摸摸他們的頭,給予誇讚和鼓勵。
突然,林瑤眼睛一亮,指著山楂樹不遠處喊道“媽媽,你看,那裡有大豬!”
王玉芬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竟然是一頭野豬,身後還跟著幾個豬仔。
野豬似乎感受到了危險,警惕地豎起耳朵,渾身的鬃毛都因緊張而微微豎起,與王玉芬等人對峙起來。王玉芬嚇得心臟砰砰直跳,她深知野豬的攻擊性,不敢有絲毫輕舉妄動,慌亂中趕緊朝著山坡上大聲呼喊“林宇,快來啊,有野豬!”
王玉芬深知野豬有很高的攻擊性,一旦認定對方是威脅,它便會毫不猶豫地發動攻擊。
所以她不敢向前,也不敢跑,隻能將兩個孩子攬進懷裡,謹慎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