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愛美麗》發行十一周。
蟬聯九周周冠!
法國文壇,開始騷動起來。
其實在進入第十一周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後勁不足的狀況。
然而人道報的一篇專訪,卻一下子把《天使愛美麗》重又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準確的說,是劉進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我從來不和人進行口舌之爭。我所要做的,就是把作品寫好,然後靜靜的放在那裡。花自盛開,蝴蝶自來……我相信法國讀者的品味,善良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存在。
·平台的存在,隻是為了凸顯一個‘動物園一樣的世界’。
·我大概能理解米歇爾先生的意圖,他想要用一種充滿肉欲的故事。抱歉,我沒有看到什麼人性的探索,隻看到一個男人意出來的可笑世界……對了,男主人公也叫米歇爾,對嗎?
·在華國,這種作品,被稱之為SQ小說,是不入流的作品。
·米歇爾先生大概需要進修一下發文,他的文筆太不講究了,我甚至感受不到一點法文的美感。我在上學的時候,曾學過阿爾豐斯·都德先生的作品,叫《最後一課》。書裡麵告訴我們,法文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之一……可是在米歇爾先生的作品中,我沒有看到絲毫的優美。我不知道,這算是法文的進步,還是退化。
·我建議他去看一本名叫《風姿物語》的QS版,如果他懂得華文,他會知道什麼叫做文字之美。
·……
最近一段時間裡,米歇爾·烏埃爾貝克不斷在報紙上攻擊劉進。
甚至用過種族和國籍,來挑起爭端。
梅拉說,這是弗拉馬裡翁出版社慣用的招數。
找最具爭議性的人發起論戰,以激發米歇爾作品的知名度。
他上本小說《基本粒子》,就是靠這種手段賣出去了八十萬本。。
這次,他想要故技重施。
但劉進卻通過一篇專訪,一下子撕開了米歇爾的遮羞布。
他沒有討論什麼情節,而是在米歇爾的文字功底上做文章……
偏偏,這是米歇爾最大的軟肋。
上本書就有人提到了這個問題,隻不過因為對手太過弱小,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這一次……
一個華國人,指責一個法國人的文字功底差。
關鍵是他又提到了阿爾豐斯·都德,那是一個法國知名作家。
誰看過《最後一課》?
不得不說,八十年的教材編輯水平很高。
最後一課在法國,其實並不是特彆出名。
這篇小說,是都德的一篇短篇小說,1873年發表在一本名為《月曜故事》的雜誌上,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當時普法戰爭結束已有兩年,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省後,慢慢從戰爭陰影中走出。而當時德國正處於強盛狀態,所以這樣一篇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小說,法國ZF也不想過於張揚和宣傳。
以免刺激到德國,再次動武。
ZZ嘛,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法蘭西白旗,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隻是沒想到這麼一遍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品,在法國沒有濺起什麼水花,卻成為了七八十年華國人必讀的作品。
劉進現在掏出了都德的文章做論據。
法國文壇,頓時陷入一種死一樣的沉默之中。
原本許多想要跳出來反駁劉進的人,也都閉上了嘴巴。
而對於大多數法國人而言,他們則開始進行反思。
法文,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
為什麼像《平台》、《基本粒子》這樣的作品,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熱銷榜呢?
估計此時,米歇爾已經開始破口大罵。
所以在劉進的作品麵世第十周的時候,銷量再次暴增。
越來越多的法國人想要買一本《天使愛美麗》,看一看一個華國人是怎樣用優美的法文,來書寫一個法國故事。
《平台》銷量,從兩萬冊的周銷量,跌到了不足八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