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頭看了看天空,然後站起身了,向天空喊道“婁明軒,你如今在哪裡呀?你知道你現在已經當婆婆了嗎?告訴你吧,你大兒子已經娶媳婦啦!”
在戚家鹽店嫁女的第二天上午,也就是顧大同站在千層岩壁最高的那塊岩石向天高喊的時候,一位白衣公子騎著一匹馬,護送著一乘橋子行走在陽州的大街上,一個時辰之後在戚家鹽店門前下落。
一個小丫頭走到轎前,掀開了轎帶,對轎裡說道“戚家鹽店到了,請五夫人下轎。”這位夫人就是顧大同向天空高喊的婁明軒,那位騎白馬的白衣公子便是她的小兒子李沐文。
隻見婁明軒下了橋,抬頭看了店裡的招牌,又看了敞開的店門,便突然焦急起來。她未經通報,便往店內闖。
戚家鹽店的老板娘殷源源早就看見門前來了一乘官家的轎子,料定不是一般的顧客,便迫了出來問道“敢問這位夫人,您要找誰呀?”
婁明軒停止了腳步,抬頭一看,一眼便認出對麵走來的女人正是自己多年不見的師妹殷源源,但她不敢確定,便問道“敢向大妹子,你是這家鹽店老板娘殷源源嗎?”
殷源源說道“是的。夫人您是……”
殷源源的話還未說完,隻見婁明軒一把握住殷源源的雙手,眼淚便開始在眼框中打轉“殷師妹,我可是你的師姐婁明軒啊!”說完潸然淚下。
殷源源從頭到腳把婁明軒打量了一遍,問道“你真的是我的婁師姐嗎?”
婁明軒沒有回答殷源源的問話,卻焦急地問道“敢問殷師妹,十八年前你的顧大同師兄可曾來過你家沒有呢?”
殷源源緊握著婁明軒的手說道“婁師姐彆急。當年顧師兄和孩子們確實來過戚家鹽店。”
婁明軒緊抓著殷源源的手,焦急地問道“他們如今何在?是否還活著呢?”
殷源源說道“婁師姐請放心。他們如今在陽州的曬鹽場,不但還活著,而且活得好好的。”
婁明軒繼續問道“那個小女孩也活著嗎?”
殷源源說道“你是問玉茹兒嗎?她當然也活著,現在已經是大姑娘啦!”
聽完殷源源的話,婁明軒高興地說道“真的嗎?我婁明軒值啦!”說完,突然鬆開了雙手,癱軟地倒在地下,昏了過去。
“五夫人,您怎麼啦?”小丫頭驚慌失措,“小公子快過來啊!五夫人昏過去啦……”
李沐文迅速跑了過來,抱起了母親,喊道“娘,您怎麼啦?娘,清醒醒……”
殷源源掐住了婁明軒的人中,喚道“婁師姐,你醒醒!師姐,你快醒醒……”
眾人手忙腳亂,呼喚的呼喚,按摩按摩,婁明軒才漸漸地醒了過來。十八年來積累的心中委屈仿佛是決堤的洶湧澎湃的洪流,又仿佛是海上翻滾的震天動地的巨浪,在她胸堂裡碰撞。她夢囈般地說道“我真苦啊……”說著,便嚎啕大哭起來。
二十年,有七千三百個日日夜夜,心中有多苦,彆人是無法體會的。在這二十年裡,婁明軒都思念自己的三個孩子他們是否還活著?如今身在何處呢?曾有多少次想衝出牢籠去尋找他們。可是她到底是一個賣身的女奴隸,是一隻沒有人身自由的籠中鳥,是衝不出牢籠的。
此時,圍在婁明軒身邊的除了殷源源、李沐文和李府的小丫頭之外,還有聞聲而來的戚薇、戚瑤瑤、戚光以及鹽店裡的夥計們和戚家的傭人。他們聽著婁明軒如此尖厲苦澀的嚎哭聲,都淚灑淒涼。
半柱香之後,婁明軒才平靜下來。殷源源告訴她,曬鹽場距離陽城隻有一天的路程。還告訴她,如今在曬鹽場生活的除了顧家人之外,還有蕭天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蕭歸沐。
婁明軒聽了,突然跪在戚薇和殷源源的麵前,說道“戚師弟,殷師妹,你們的大恩大德愚師姐無以為報,請受一拜!”說著,便拜了下去。
殷源源連忙上前把婁明軒扶起,說道“婁師,你快彆這樣!你知道嗎?我們如今不僅是同門兄弟姐妹,而且是兒女親家呢!”
婁明軒問道“殷師妹,你為何如此說話呢?”
殷源源說道“婁師姐,我家瓊兒已經嫁給你家玉人兒啦!”
戚薇補充說道“吉日就在昨天。”
婁明軒驚喜地問道“他們是在昨天成親嗎?”此時,婁明軒才仔細地看了戚家的庭院——庭內庭外都張燈結彩,貼滿雙喜兩字。
殷源源指著大堂裡的一個大喜字說道“是的。婁師姐,你來遲了一天啦,錯過了他們的婚禮呢。”
婁明軒聽了,說道“殷師妹,你婁師姐真是一個糊塗蛋!明明到陽城已經一個月了,卻今天才能尋找你們!”說著,眼淚又開始流了下來。
殷源源連忙安慰她道“婁師姐,沒關係的,明天他們便歸寧了。你今晚便住在這裡,明天便可見到他們啦!”
婁明軒擦了擦眼淚,看了看站在旁邊的小兒子李沐文,高興說道“好!我今晚就住在這裡,等著喝他們的歸寧酒……”
話未說完,忽然聽到店門外有人說道“啟稟五夫人,泉台大人派人來傳話,說府裡有急事,請五夫人和小公子速速回府。”
婁明軒一聽,臉上瞬時失去笑容,喃喃自語道“我婁明軒何時才有自由啊!”
婁明軒知道,官府人家不同尋常人家,說是有急事,說不定是天大之事。她不敢小視,也不敢多停留,匆匆忙忙地同戚薇和殷源源辭列,帶著李沐文回府去了。
婁明軒剛回到家,李泉台便對她說道“老五,大娘子在老家仙逝了,幾位公子都要返回老家赴喪。可是回老家的路途不但遙遠,而且風險多。你會武功,又多智慧,且辦事牢靠,你就顧著他們回老家赴喪吧!”
婁明軒聽了,原來是李泉台的元配夫人在老家去世了。她是李泉台的一個小妾,必須聽李泉台。連忙回房中收拾行李,第二天便帶著李家幾十號人回濱海古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