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_鹽俠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鹽俠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1 / 1)

兵部大堂。/br晨光初破皇城的琉璃瓦,一抹金色的陽光悄然溜進兵部的大堂。/br顧玉生身著緋色官服,腰間佩帶著銀帶,端坐在桌前。他的桌上堆滿了文案,有邊疆的密函,有各地武官調任的奏折。鎮南將軍從兵部調任荊南都統製使的詔令副本也在他的案袋裡。他是兵部堂主事,責任是協助尚書處理日常事務。可是目前兵部尚書空缺,由剛走馬上任的王武良侍郎署理。/br顧玉生知道王武良侍郎是什麼貨色,因此處處小心從事。他拿起一份奏折,細細地看著。這些奏折雖然繁瑣枯燥,但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專注與謹慎,做出精準的點評和加注意見,然後分類,最後送到王武良侍郎的案上。顧玉生深知,這些公文都可能關乎朝廷的安危,將士的生死。因此,他不敢半點馬虎。但這些公文送到王侍郎案上之後,王侍郎有沒有看,需要向皇上呈報的王侍郎是否呈報,這些顧玉生都不得而知。而顧玉生這段時間在早朝上沒有聽過當今聖上議論過兵部的奏折。/br晌午的時候,顧玉生把看過並加注意見分類好的公文給王侍郎送去。王侍郎正在會賓客,據說是重要客人,一直不出來。一位姓張的洗馬在門口侍候著。門口站著兩位員外郎在等待王侍郎召見。/br一位是剛從南省南冶州調上的通判,姓石,虎吻鼠目。顧玉生剛在大堂裡接待過他,並接收了他的詔令。另一位是兵部糧儲司的員外郎楊文華。他是開國功臣之後人,是一位中年將軍。他身材魁梧,站在大堂中身影挺拔如同一棵大鬆樹。他麵容剛毅,眉字間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他是顧玉生在兵部結交的第一個好朋友。楊文華和顧玉生惺惺相惜。/br楊文華本來在糧儲司乾得好好的,可不知為啥當今聖上突然把他從兵部調到工部,官職依然是員外郎,官階依然是從六品,既不降又不晉升。顧玉生在兵部唯一的好朋友離開了兵部。他感到很沉悶。/br見到顧玉生抱著一大樏公文袋走了過來,石員外郎連忙走了過來客套寒暄,洋溢著熱情。顧玉生感覺他的熱情是裝的,七成是阿諛,三成是奉承。張洗馬推開房門走入正堂裡麵。/br楊文華默默地向顧玉生點了點頭。顧玉生讀懂他眼神裡的意思:“兄弟,你今後要謹慎,事事要小心。你並不是孤軍作戰,兄弟我楊文華雖然離開了兵部到工部,但還是在朝廷作官!今後無論如何到哪裡都是你顧玉生好好兄弟。”/br顧玉生也心領神會地向楊文華點了點頭。/br張洗馬從裡麵出來,說王侍郎要顧玉生進去,並轉頭對楊文華說道:“楊大人,王大人現在忙得很,沒時間接見你,你就不用向他辭彆了。王侍郎隻有一句話交待給你:說咱們都是聖上的臣子,希望你到工部之後也要好好工作,彆辜負了聖上的大恩大德。”朝廷的規矩,中官調離時要同尚書作最後辭彆。顧玉生要楊文華等他出來。/br顧玉生走進兵部正堂——王侍郎的辦公室。張洗馬接過顧玉生的一樏公文擺放在王侍郎的案上,便退了出去。會客室裡依然坐著那位重要“客人”。他正在用斜光看著顧玉生。顧玉生轉頭也瞥了一眼那位客人,覺得他絕對不是京都人,似官非官。/br顧玉生正了正衣冠,跪倒在地下,叩頭施禮道:“按照王大人的指令,兵部堂主事顧玉生已經把兵部本月的來往公文審閱並分類,特呈報王大人批示。”/br王武良侍郎似乎剛完成手頭上一項重要的工作,走了過來,說道:“玉生老弟啊,咱們都是兵部的同僚,抬頭不見低頭見,彆多禮,快快起來。”/br顧玉生喊道:“謝大人。”然後站了起來。/br王武良讓顧玉生落坐,並喊人端來茶水。/br王武良對顧玉生說道:“玉生老弟啊,你是文武‘雙探花’,是朝廷未來的棟梁,前途無量啊!”他走回案前坐下,端起茶杯咕咚吐咚地喝著,喝完向地下吐茶渣。/br顧玉生連忙說道:“王大人謬讚啦!玉生初出茅廬,既年輕又資淺,能在大人手下當差祖墳算是冒青煙了!王大人是朝廷重臣,又是覃相爺的至親,資深根固,拜相入閣是遲早的事。而玉生現在是大人的下僚,希望大人今後多多提攜哦!”/br“客人”一直瞪著顧玉生看。/br王武良拿起顧玉生送來的一本公文,看了兩眼,又丟在桌麵上,說道:“這個請玉生兄弟放心!提攜是必然的。”/br顧玉生瞥了一眼長椅上坐著的王侍郎的那位“重要客人”,他正在假裝閉眼養神。顧玉生便對王武良說道:“如此說來,玉生在此先謝謝大人啦!王大人啊,現在要是沒有其他事情,不若下屬便告退啦!”說完,正要退下。/br王武良連忙從案前走了出來,連連說道:“玉生老弟,彆急著走嘛,老兄還有一件重要事情正要同你說呢?”/br顧玉生停止了腳步,問道:“大人還有什麼指示呢?”/br王武良用手指指著那位“客人”說道:“玉生老弟,這位是本官的一個遠房表哥,家財富有,牛羊有千萬頭!他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本官的侄女,生得天姿國色,年紀正好二八,想在京都找個婆家。本官物色了很久,玉生老弟是最佳人選。”客人抬起頭望著顧玉生,知眯眯地點著頭。/br顧玉生連忙說道:“大人物色錯了對象啦!”/br王武良向道:“錯在哪裡呢?”/br顧玉生說道:“大人有所不知,顧玉生在家裡早就有了明媒正娶的夫人啦!”/br王武良說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本官就有兩房夫人,五個小妾。我的侄女願意嫁給你做如夫人。”/br“客人”插了一句:“做小妾也可以。”/br顧玉生從呂丞相那裡得知,王武良是個難纏的角色,同他打交道必須要鬥智鬥勇,不能碰撞。/br顧玉生麵露喜色地問道:“王大人啊,您的那位侄女長得真的是天姿國色嗎?下僚可是一個寧嘗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的人哦!”/br王武良高興地說道:“本官的侄女曾來過本府,本官見了都流口水!如果不是表姐夫硬地要把她嫁給你,那裡還有你玉生老弟的份啊!”/br顧玉生笑著說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王大人和玉生都是性情中人,看到美人,王大人流口水也無可非議!但讓玉生想不明白的是:覃相爺為何要硬地把她嫁給玉生呢?”/br王武良說道:“因為玉生兄弟比武良年輕,又是文武‘雙探花’,前途無量啊!”/br顧玉生說道:“那太謝謝覃相爺的厚愛啦!可是王大人啊,這事有點辣手難辦!”/br王武良問道:“有何難辦呢?”/br顧玉生露出一副難以啟齒的表情,囁囁嚅需地說道:“王大人啊,按照我顧家的規矩,男人要娶如夫人或納妾都必須經過大夫人點頭同意才成。”/br王武良說道:“老婆一般聽丈夫的,這不難啊!”/br顧玉生繼續囁嚅地說道:“王大人啊,您有所不知,我家的那位內人是一隻母老虎,心毒手辣,平時我在家裡便怕她九分。如果這事讓她知道,她雖然舍不得宰了我,但夜裡同她睡在一張床時,我的那條命根子必定短了三寸!”/br“客人”插話說道:“如果是這樣,我那女兒嫁給你不是要守一輩子活寡了嗎?這樣不嫁的家也罷!”/br王侍郎不以為然問道:“玉生老弟,你是在嚇唬本官吧?如果真如你所說,你的那個夫人不是也要守一輩子活寡嗎?難道她不懂這個道理麼?”/br顧玉生可憐虧虧地說道:“我了解她!她是一個悍婦!她寧願一輩子守活寡也不讓我碰彆的一個女人!”/br“客人”終於坐不住了,對王武良說道:“武良老弟,我不想把我的掌上明珠嫁入這樣的人家,拜托你回去同你的表姐夫覃丞相說,我格斯特的女兒的婚事就不用他操心啦!”說完,自己推門走出正堂,一句作彆的話都沒說。/br王武良慌了手腳。他瞪了顧玉生一眼,追了出去,喊道:“格斯特王……老爺,您考慮一下我王武良吧?我家裡沒有母老虎……”/br這個格斯特不是南漢人。/br顧玉生跟著也退出了正堂。/br楊文華問道:“裡麵發生了什麼事啦?”/br顧玉生無奈地笑了笑,說道:“覃丞相想一箭雙雕,利用美人計拉攏我,被王武良搞砸了。”/br楊文華又問道:“剛才氣勢洶洶離開的那個人是誰呢?”/br顧玉生說道:“王武良稱呼他為格斯特老爺,聽這名字就不像南漢人,應該是韃靼人。”/br楊文華瞬時愁緒滿懷。小聲對顧玉生說道:“看來覃丞相不但當了北真人的奸細;而且同韃靼人也有勾連!玉生老弟,他們如此鬨下去,不但南北統一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且南漢國也有危險了。”/br顧玉生點頭認可。/br顧玉生送楊文華離開兵部。兩人在大門口止步——尚未散值顧玉生不能出了大門。/br楊文華拍了拍顧玉生的肩膀,說道:“兄弟,就送到這裡吧!閒時到魏王府一趟,那裡有你想見的人。”/br聽了楊文華說的話,顧玉生才想起呂丞相離開時也說過相同的一句話。他目送楊文華的馬車消失在大街後,然後回到大堂繼續審閱文案。/br日落時分,當最後一縷陽光退出兵部大堂時,顧玉生才離開兵部回桂花園去。自從他從呂丞相手中接過《武武遺書》那天起,他的心中從未有過真正的鬆懈。這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作為《武武遺書》的接手人,顧玉生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重,責任重大。為實現南北的統一目標已經成了顧玉生的使命與追求了。/br桂花園。/br這日是旬假。顧玉生本計劃在這一日要到魏王府去。可是一大早戚瑤瑤便在桂花樹下擺放著一張桌和一張椅,桌上擺著茶具和一壺煮好的茶。她要顧玉生坐在椅上,一邊喝茶一邊看有白雲彩雲練劍。/br顧玉生看著身軀越來越性感的夫人,微笑著問道:“夫人,你是她倆的師傅,卻讓我看著她倆練劍,這是什麼道理呢?”/br戚瑤瑤命車夫備車,然後笑眯眯地說道:“你是她倆的師伯嘛,指點指點也是應該的。”/br顧玉生看見戚瑤瑤準備坐車出門,便問道:“夫人,你要去哪裡呀?”/br戚瑤瑤一邊往荷包裡裝碎銀,一邊說道:“今天是旬假,我要去買些好菜回來,犒勞犒勞你。”她最近熱衷於烹飪,每天都做了很多好菜讓顧玉生大飽口福。/br顧玉生發現戚瑤瑤變得越來越溫柔,心裡很高興。但同時他也發現,這段時間戚瑤擺越來越像官太太,又像廚娘,有點俗,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原來顧玉生喜歡的是高傲的冷冰冰的又會耍小女孩脾氣的戚瑤瑤。/br顧玉生瞥了一眼溫柔的妻子,說道:“這段時間你天天都在犒勞我,有魚有肉,我都長胖了很多。不若今天你就彆出門啦,家裡有什麼便吃什麼吧?”/br戚瑤瑤馬上擺著頭說道:“那怎麼成呢?難得你今天在家,你就儘情享受我的廚藝吧!”說完,坐著馬車出門買菜去了。/br顧玉生無可奈何地坐在椅上喝茶,看白雲彩雲練劍。/br白雲彩雲確實是兩塊練劍的好材料。不足半年時間已經把婁氏劍法學得有模有樣!這大大超過顧玉生的想象,他很驚愕!/br顧玉生無心喝茶了,他想去魏王府。他對兩個小姑娘說道:“白雲彩雲,師伯有要緊事需要出門一趟,你倆在家溫習你的師傅教給你的的各種招式好嗎?”/br白雲說道:“老爺想出門便出門唄,白雲領著彩雲在家一定認真練劍,請老爺放心。”/br顧玉生說道:“謝謝白雲彩雲的諒解!可夫人回來時沒看見我;問你倆是什麼回事時,你倆是如何回答她呢?”/br白雲思索片刻,說道:“這個請老爺放心!夫人回來若問,我們便說:夫人前腳剛走,楊文華將軍後腳便來到桂花園,纏著老爺出門去了。”白雲知道戚瑤瑤很敬重楊文華將軍。/br顧玉生高興地說道:“我們白雲真聰明!但你倆同夫人說話時切莫稱呼老爺為老爺,要稱呼為師伯,記住了嗎?”/br白雲彩雲異口同聲說道:“請老爺放心!白雲彩雲記住了啦!”/br顧玉生翻了個白眼,迅速回房內換了一套白袍出來,騎著自己的駿馬到魏王府去了。/br戚瑤瑤買菜回來,聽白雲彩雲說顧玉生已被楊文華將軍纏著出門去了,自己也沒有多說什麼,隻是久久地看著買回的一籃子好菜,自言自語道:“顧老二,你又讓我白忙了一場了。”/br魏王府。/br顧玉生來到魏王府的後門,剛下馬,丁紀善便笑嗬嗬地走了出來,接過馬繩,問道:“您便是兵部堂主事‘雙探花’顧玉生大人吧?你今天是第一次來魏王府,但來得巧。”/br顧玉生連忙施禮問道:“敢問閣下便是呂丞相所說的丁紀善大人嗎?”/br丁紀善還禮道:“正是老朽。”/br顧玉生略加思索,又問道:“聽丁老先生剛才所說,晚生今天來的正巧是什麼意思呢?”/br丁紀善微笑著說道:“顧大人彆急!你進入府內便知道啦!”說完,牽著顧玉生的馬引著顧玉生走入魏王府的後門。/br魏王府內人影很少。/br顧玉生跟著丁紀善一邊走一邊看。魏王府確實大,房屋也多,但大多房屋都年久失修了。主樓依舊宏大,但外牆剝落,窗紙破損。丁紀善對顧玉生說,自己早就想把主樓修葺一下,但主人失蹤多年,沒錢修葺。/br顧玉生看看腳下。腳下是一條被歲月磨礪得斑駁陸離的青石板路。但青石板路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青石板路的兩邊空地都種有花草。花草被剪整得整整齊齊:夜來香正在噴香,大紅花正在怒放,玫瑰花紅得似火。丁紀善對顧玉生說,忙這些都是手頭活,不用花銀子,而自己和那些老奴們每天都給花草澆水和剪枝。/br庭院中央,一座假山依舊屹立,假山旁有一池碧水,一汪清水靜靜流淌。丁紀善對顧玉生說,小王爺三四歲時很喜歡在假山旁玩,因此,自己帶著家仆們經常清理假山石縫間的落葉和野花;經常清理水道和打澇水池裡漂浮的落葉,讓這汪清水靜靜地流動著,等待著小王子趙原回來。/br顧玉生悄悄歎息。他猶豫了一下,低聲問道:“丁老先生,小王爺和巴蜀郡主失蹤了這麼久,他們究竟去哪裡了呢?”/br丁紀善低聲說道:“他們在淤泥湖水寨,已經回府啦!”/br顧玉生聽了喜出望外,問道:“真的嗎?他們現在住在哪裡呢?”/br丁紀善用手指指著前麵的主樓,說道:“他們現在就住在主樓裡。”說著,把顧玉生的馬交給一位老仆人牽走,自己則引著顧玉生走向主樓。/br主樓銅製的門環上布滿了銅綠。/br顧玉生和丁紀善站在布滿了銅綠的門環的門前敲門。/br丁紀善向裡麵說道:“啟稟郡主,兵部堂主事顧玉生顧大人來拜訪郡主和小王爺。”/br裡麵傳達一位中年女人的聲音:“是玉生兒嗎?快進來吧!”/br顧玉生推門而入。他小時候在戚家鹽店見過趙綽韻師叔和小王爺。趙綽韻笑眯眯地迎接顧玉生。/br顧玉生走到趙原王子和趙綽韻麵前,跪下施禮道:“微臣顧玉生拜見小王爺,拜見巴蜀郡主。”/br趙綽韻依然笑眯眯地說道:“玉生兒快起來吧,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禮!”/br顧玉生喊道:“謝謝小王爺,謝謝巴蜀郡主。”/br一位年輕姑娘給顧玉生遞了一碗茶。茶是蓮子茶,顧玉生站著喝了一口。此時,顧玉生才看清,站在小王爺和巴蜀郡主的身後除了剛才遞茶的那位姑娘之外,還有十多位女孩。她們個個腰裡都佩著劍,個個花枝招展。/br小王爺說道:“顧老二,咱倆多年不見,彆顧著喝茶,說說話吧!”/br顧玉生問道:“小王爺要微臣說些什麼呢?”/br趙原說道:“說咱倆分彆之後你都乾了什麼,乾了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呢?”/br顧玉生說道:“咱們分彆之後微臣便搬到曬鹽場定住下來。每天除了曬鹽便是讀書練劍,然後便參加了科舉,中了文武進士。至於見不得光的事情嗎?微臣素來光明磊落,從不乾過這些事情。”/br小王爺說道:“不見得吧?小王問你,你是如何把‘冰冰妹妹’騙到手的呢?”/br原來;當年趙綽韻和司馬西完婚不久,趙綽韻帶便帶著失孤的小王子趙原來到陽城戚家鹽店小住了三個多月,目的是讓趙原從失去父母的哀痛裡走了出來。在戚家鹽店,趙原和顧玉生同住一個房間,同吃同睡,一起玩耍。那時候威家鹽店是孩子的世界,有顧玉人、顧玉生、顧玉茹、戚瓊瓊、戚瑤瑤、戚光、蕭歸沐和趙原。趙原每天在小夥伴們的陪伴下很快從哀痛中走了出來。而不久,趙原王子和顧玉生同時喜歡上戚瑤謠。可是戚瑤瑤總是對他倆板著臉,愛理不理。因此,趙原和顧玉生兩人在背地裡給戚瑤瑤起了個花名———冰冰。這花名隻有他們兩人知道,在背地裡叫,在背地裡罵。/br顧玉生先是聽到小王爺叫自己為顧老二,後又聽到小王爺叫戚瑤瑤的花名,便知道這些年來小王爺一直不忘記少年時候的事情,是個重情義的人。於是,他連忙說道:“托小王爺的鴻福,您的冰冰妹妹———戚瑤瑤最終願意嫁給微臣為妻啦!這是她心甘情願的,微臣一直沒騙過她。”/br趙原說道:“這真是一枝鮮花插在牛糞上!顧老二啊顧老二,你有何德何能竟然得到冰冰妹妹的青睞呢?”/br晌午的時候小王爺和巴蜀郡主留顧玉生下來一起共進午餐。/br每盤菜都有蓮藕。有切成薄片、淋上特製醬汁的甜酸涼拌蓮藕,有將蓮藕剁碎與肉末混合精心包裹在荷葉中蒸製的蓮藕肉卷,有將蓮藕切成細絲快速翻炒後再佐以紅椒絲與蒜末的清炒蓮藕絲,有蓮藕排骨湯,還有一盤手工精細的蓮藕甜糕點。/br一位姑娘給顧玉生盛來一碗蓮藕排骨湯。顧玉生往碗裡一看,隻見湯色清澈而略帶乳白。/br巴蜀郡主對顧玉生說道:“這蓮藕排骨湯是我們淤泥湖水寨的名湯,請你品嘗。”/br顧玉生用湯匙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熱湯,輕輕吹去熱氣後倒入口裡,香甜可口,讓人回味無窮。顧玉生一連喝了幾勺,讚不絕口。/br巴蜀郡主又說道:“玉生兒,你嘗嘗碗裡的蓮藕片,看看味道如何?”/br顧玉生用筷子從碗裡夾起一片晶瑩剔透的的蓮藕放入嘴裡慢慢嚼著,清脆甘甜,味蕾極致。顧玉生又連連吃了幾片,邊嚼邊點頭。/br巴蜀郡主又說道:“玉生兒,你再嘗嘗排骨。”/br顧玉生又用筷子從沉睡在碗底的排骨夾起一段放入嘴中,輕輕一咬,骨肉馬上分離,味道鮮美。顧玉生心想:“要是瑤妹會做這種蓮藕湯那該多好啊!”/br接著,巴蜀郡主又讓顧玉生一一品嘗了餐桌上的其他兒道蓮藕菜,問顧玉生好吃不好吃。/br顧玉生滿口填滿蓮藕,問道:“綽韻師叔,現在是四月天,小荷剛露尖尖角,菜市未見有蓮藕出售,你們是從那裡得來的新鮮蓮藕用於做菜呀?”/br趙綽韻說道:“是從淤泥湖水寨運來的。”/br顧玉生不知淤泥湖水寨位置在何方,便又問道:“綽韻師叔,玉生兒孤陋寡聞,不知淤泥湖水寨位於那一個省那一個州,您能告訴玉生兒嗎?”/br趙綽韻神情凝重地說道:“目前師叔不能告訴你。”/br顧玉生滿臉好奇地問道:“為啥呀?”/br趙綽韻眼神淒然地說道:“因為那裡是土匪窩,是朝廷要圍剿的地方。”/br顧玉生用驚愕的眼神看著趙綽韻。十分理解。/br顧玉生看趙綽韻身後的十幾位姑娘,她們個個都抿著嘴唇,一言不發。隻見趙綽韻用一雙滿眼期望的神情瞪著小王子趙原,說道:“不過淤泥湖水寨很快會重見光明的!原兒,姑姑說得對嗎?”/br趙原抬起頭,重重地點了點頭。/br顧玉生發現,巴蜀郡主身後的十幾個佩劍姑娘個個肩頭舒展,眼中又開始笑意盈盈。/br午餐後,趙原、趙綽韻、顧玉生和丁紀善在一間小房裡密談。/br趙綽韻問顧玉生在兵部做官開心不開心。顧玉生告訴趙綽韻:“目前當今聖上很少過問兵部的事情;而尚書位置空缺,是覃丞相的至親王武良侍郎署理兵部;自己在堂主事的位置每天都在審閱公文,很少辦實事。”顧玉生一吐為快。/br趙綽韻叮囑顧玉生千萬不要意氣用事。目前自己人在兵部沒有誰,隻有顧玉生一人,希望顧玉生穩坐在堂主事的位置上,等待機會。趙綽韻還說,這也是呂丞相的意思。/br顧玉生感覺,趙綽韻師叔對自己說話時,眼神充滿慈愛,像小時候阿媽看自己的眼神一模一樣。這段時間好友楊文華調離兵部,顧玉生感覺自己很孤單。回家時,戚瑤瑤又忙於烹飪和教白雲彩雲劍法,顧玉生心裡有話不知對誰說。今天幸虧來到魏王府,不但見到了兒時的夥伴趙原和多年不見的師叔趙綽韻,又能把自己心中的話對他們一吐為快,霎時,有一股暖流在顧玉生心田裡流動——他有一種找到家的感覺。他咬了咬牙,低下了頭,臉頰上流出兩行熱淚。/br離開魏王府時,巴蜀郡主身邊的一位姑娘為顧玉生牽來他的馬。/br顧玉生打量了那姑娘一下,覺得她年紀比自己小很多。在接過她遞來的馬繩時,問道:“姑娘貴姓芳名是什麼?”/br那個姑娘把馬鞭遞給顧玉生時,說道:“我叫關怡,但你不能稱呼我為關怡妹妹。”/br顧玉生接過馬鞭,問道:“你年紀比我小很多,為何不能叫你妹妹呀?”/br關怡笑著說道:“虧你是‘雙探花’爺呢!難道不聽說過‘搖車裡的姑奶奶,拄拐的外孫’?雖然你的歲數比我大,但我是巴蜀郡主的結義姐妹。你稱呼趙綽韻為綽韻師叔,你應該稱呼我為關怡師叔……不,我不是你的婁氏劍客同門中人……你應該稱呼我為關怡姑媽或關怡姨媽都可以。”/br顧玉生問道:“小王子趙原稱呼您為什麼呢?”/br關怡說道:“他呀?他總是叫我姑姑!”/br顧玉生說道:“那我隻能稱呼您為關怡姨媽啦!”/br關怡問道:“為何不叫姑姑呀?”/br顧玉主說道:“小王子是皇族,他稱呼您為姑姑,說明他已經把您當成皇族裡的人。我顧玉生是外臣,隻能稱呼您為姨媽啦!”/br關怡點頭說道:“你說得頗有道理,今後我便稱呼你為玉生兒,你稱呼我為關怡姨媽吧!”/br顧玉生說道:“好的。”/br關怡笑著說道:“咱們現在先演習一般好嗎?”/br顧玉生說道:“好的。”/br關怡走了過去,一手勒住馬頭,笑著說道:玉生兒請上馬!”/br顧玉生慌忙說道:“那裡有姨媽給外孫牽馬的道理呢?請姨媽快快放手!”/br關怡依然勒著馬頭,說道:“隻要外孫能把《武武遺書》裡的英雄召集起來,為南北統一而奮鬥,關怡不但要為外孫牽馬,就是為外孫死也願意!”/br聽了關怡的話,顧玉生心裡又是一震:“原來姨媽也是同道中人。”/br關怡深情地點了點頭。可是顧玉生依然不肯上馬。/br在一旁的小王子趙原看到這場景,心花怒放。/br顧玉生轉頭看了看小王子的身後,十幾個花枝招展的姑娘朝著自己輕微地點著頭。/br趙綽韻走了過來,一手摟著關怡,一手摸著馬脖子,說道:“玉生兒上馬吧,這馬是師叔和姨媽替趙原王子牽的。”/br顧玉生搖頭看著趙原王子,他正在用殷切的眼光看著自已。/br顧玉生心頭一熱,飛身上馬。/br顧玉生離開魏王府時,趙綽韻叮囑顧玉生暫時不要把自己和小王子已回京都的事告知戚瑤瑤和其他人。



最新小说: 出生帶詛咒,我被749秘密收編 大A爆漲,抄底娶回女明星 關於我穿越到異世界這檔子事兒 大明:靖難戍邊,稱霸天下 靈風傳奇:暗影之役 我締造了超凡時代 踢掉失憶竹馬,閃婚大佬暗戀我多年 古董修複師:精神病院斬神 型月,人類愛模擬器 夫君慘死後,我卷成三界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