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報道迅哥兒可能拿威尼斯影後的門戶網站,已經及時撤掉了消息,換成了曹陽將會拿威尼斯大獎的文章。
陳國的《香港有個荷裡活》沒接到閉幕邀請,這就意味著他們將一無所獲。
在天涯社區那個具有代表性的熱帖下,瞬間湧進來好多評論。
“最新消息,《香港有個荷裡活》沒接到閉幕邀請。”
“不用等9月8號了,沒有奇跡。”
“如果沒接到閉幕式邀請,威尼斯突然發瘋,頒給迅哥兒一個影後,我願稱之為奇跡。”
“還不服來辯,辯個屁啊,她都沒接到閉幕邀請。”
“陳國導演已經很厲害了,連續兩年殺入威尼斯主競賽單元,就算沒獲獎,那也是國內當之無愧的大導演,彆忘了他還有金像和金馬的最佳導演,國內有幾個導演能做到這一點?”
“這些獎項都聽過,但對它們的影響力不太了解,我就問一下,曹陽的那個柏林的什麼評審團大獎,能跟金像和金馬的最佳導演比嗎?”
這問題一出,跟帖瞬間少很多,過了一陣子,才有一個帖子回到
“我這麼說吧,金像和金馬是華語圈的電影獎項,也能影響一些周邊小國。歐洲三大電影節,是世界性的獎項,影響範圍是全世界的,包括好萊塢也認可。”
又有一個帖子回到
“曹陽的評審團大獎,是柏林電影節僅次於金熊的獎項,排在所有獎項的第二位,比最佳導演銀熊的分量還要重一些。”
“曹陽拿到了柏林的評審團大獎,還捧出一個柏林影後,他又那麼年輕,聽說還是大三的學生,那他豈不是非常厲害?”
又有一個跟帖寫道“陳國都是國內當之無愧的大導演了,那拿了兩個銀熊,又要拿威尼斯電影節大獎的曹陽,算什麼?”
然後就有人回到“給我一個李曉苒,我也能做到。”
“嗬,我就納悶了,承認彆人優秀就那麼難嗎?你們說上次因為李曉苒,這次呢?這次他接到了威尼斯閉幕式邀請,肯定能獲獎,這次可沒有李曉苒。”
“我聽說這次的主角,是俞妃紅和一個中戲剛畢業的叫劉曄的學生。”
“那有沒有可能,這次是劉曄拿個最佳新人獎呢?隻要劇組有人拿獎,就會得到邀請。”
“嗬,你們這幫人怎麼想的我還不知道?若是曹陽是香江的或彎彎的,早就被你們捧到天上去了。
被你們拚命吹捧的墨鏡王拿過什麼國際大獎?也就97年那個特殊的年份拿了個戛納的最佳導演,就被你們吹得比國師和凱哥都厲害。
你們稍微打聽一下,國師都拿過什麼獎,你們一隻手都數不過來他拿的大獎數量,還有凱哥拿的是戛納金棕櫚,那是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
另外,用腦子想想,為什麼墨鏡王偏偏是97年拿到了戛納最佳導演。”
貼主可能看樓歪的不成樣子了,趕緊出來發了一貼
“我還是那句話,繼李曉苒之後,肯定是迅哥兒最先拿到歐洲三大的影後,今年不行,還有明年,咱們拭目以待!”
……
迅哥兒很難過,之前的希望有多大,現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尤其是當她聽說,曹陽接到了威尼斯的閉幕邀請後,這種失落的情緒,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