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監控部門。
老汪一如既往地當甩手掌櫃。
老汪知道,隻要江哲一來,電視台的收視率就穩了。
前麵六天,江哲沒有上班的時候,收視率幾乎都比以前江哲未入職時還高。
但也僅僅是高,後續流量很快就銳減——估計是大部分莫名而來的網友前來觀看,在看見江哲未上班時,他們便調台跑路。
到了江哲直播的日子,他第一時間便將現場負責監控的任務交給了徒弟,然後自行他躺在沙發上收看節目。
徒弟為了進步,倒是一絲不苟地工作著,任老汪指揮。
看著江哲的講述內容,老汪心中也產生了多個疑惑。
“觀眾們真的買賬嗎?”
“這不是解密節目嗎;怎麼突然變成了科普節目;會不會跑題了?”
若不好好在解密賽道上行走,豈不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聽到聲音,年輕徒弟開口說話
“師傅,你低估了江老師的號召力。”
“什麼意思?”
“我也不知道;我隻看現在的數據收視率比以往任何時候上升的都快。”
“多少了?”
“開播10分鐘,在線人數突破280萬,網絡直播間在線人數100萬,數據告訴我,江老師沒出錯。”
一聽這話,老汪心臟一顫,滿臉難以置信“這麼誇張,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誇張的啊,漲幅直接比上期同時間飆了30%增幅?”
“是的,因為這是江老師的特色與魅力,獨此一家;廣電那邊想複刻現在成績平平;昆市那邊也籌備複刻,估計也不會有太大效果。”
“那就好。”
隨著話落,手機屏幕內傳來江哲的聲音。
“我們先解決【百猴效應】的後續,再進行下一步。”
“話說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繼而促使猴子都不約而同地一起洗紅薯呢?”
“對於【百猴效應】的解釋,也有專業者給出相對的答案。”
“如果猴群的這種共同行為是屬於集體潛意識的支配的話,那麼關於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的理論便不完善,因為猴群的這種行為明顯不屬於遺傳。”
“關於這個日不落的科學家謝瑞克表示不斷重複的行為會形成一種記憶,變成一種條件反射,一百隻猴子的重複行為,形成了一種‘磁場區域’。”
“當其它沒有學習該行為的猴子處於這個磁場區域時就會與這個磁場產生共鳴,從而學習這些行為。”
“這也叫做【群體共鳴】當一個族群內的一件積極的事情,或者對整個族群有極大改變的好事,會很短的時間內影響到整個族群!”
“這裡的族群,目前隻指猴群。”
“後來,謝瑞克表示,他不知道這種共鳴是否隻發生在同種群的動物中發生。”
“因為他在研究關於‘百猴效應’的實驗報告中,並沒有看到猴子的這種行為會影響其它動物。”
講述到此,江哲停頓一瞬,又換了個解釋。
他看著鏡頭,表情極為嚴肅
“記住關鍵詞【磁場區域】,各位。”
“接下來的小實驗,有條件者自己可以在家中進行,這便是驗證【磁場區域】而存在的。”
隨著話落,觀眾與專家們更加認真聽講。
有條件的個彆觀眾則是自己在家中客廳進行著,與之同步。
“請想象一下——”
“各位身在純白的實驗室,這裡的空間100平米大小。”
“各位都站在一塊長11米的桌子前。”
“桌子上有100塊掌心大小的磁鐵。”
“這100塊磁鐵,單快吸附的半徑是10厘米;也就是1號磁鐵能吸前後左右10的範圍。”
“1號磁鐵能吸附近10厘米內的所有物體。”
“我將2號磁鐵放在1號磁鐵的右邊101厘米,讓2號磁鐵不會被1號磁鐵完全吸引,但它倆之間隱約還是產生著微弱的吸附力的。”
如果一塊磁鐵吸附半徑有效距離為10厘米。
那麼自然,超過10厘米外,磁力大大銳減。
但是!
101厘米外的2號磁鐵
它依舊處於1號磁鐵的磁範圍之內。
觀眾們沉思片刻,完全表示理解緣由。
“由於體積相同。”
“1號與2號磁力幾乎對等。”
“它們2塊磁鐵不會被相互吸附。”
“然後,以此類推,將它勻稱排列100塊。”
“現在,我們麵前有100塊吸力對等的磁鐵了。”
“這個時候!”
“我把1元錢硬幣,放在1號磁鐵的最左邊。”
“叮的一聲,硬幣成功被1號磁鐵吸附。”
“現在,問題來臨。”
“告訴我,1號磁鐵吸附的一元錢金屬硬幣能否被其餘99塊磁鐵所感應到?”
想象的實驗一出,直播間的觀眾們先是一臉愕然,而後立刻加入了討論。
“不能!”
“沒錯,1號磁鐵隻能吸一塊硬幣。”
“等等,有點不太對勁。”
“哪兒不對勁?”
“不知道,說不上來。”
“”
觀眾們由於問題突然,導致一時間未反應過來。
大多都給予回答【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