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時,大熒幕內,江哲微笑著開口了。
“好了。”
“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大概率是球形的,且諸多證據表明它是。”
“同時,更證明了一個真相無論未來我們科技有多麼的發達,我們無論如何在宇宙內如何瘋狂的躍遷,跳躍,我們都始終無法離開這個球形宇宙。”
“如果我們生活在球形外的宇宙表界的話,那麼我們就能離開這個宇宙看看宇宙之外的地方。”
“而我呢?”
“我認為,宇宙它是球體+平坦的組合型的。”
“稍後作解析。”
這話一出,令海量物理學家眉頭一皺。
複合型的宇宙模型?
雖江哲沒有繼續解釋下去,卻已經讓專家們沉思。
平坦和球形該怎麼組合成一個符合自然規律的形狀呢,這讓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麵對鏡頭,他感慨地搖了搖頭,“至於我為何那麼認為,請諸位靜聽!”
“我們之前講過宇宙循環理論。”
“宇宙,它,起源於量子真空,然後是一個接近無限大的宇宙奇點,奇點爆炸後,形成可觀測加不可觀測宇宙。”
這個宇宙循環理論,對觀眾們,專家來說,不陌生。
往期節目,江哲針對其講過,因此無人質疑。
“所以,我們的宇宙其實一直都是在循環的。”
“隻是,它究竟循環了多少次呢?”
他眉頭一皺,連連搖頭,“即使是我也分不清,但有諸多存在於宇宙內的證據表明,它循環的次數已經超過了人類能夠想象的極限次數。”
“不多談它,現在,讓我們回歸首次宇宙形成,首次宇宙爆炸的模樣。”
“請大家回到宇宙誕生之初。”
“現在,各位附近一片黑暗,有的隻有躁動不安的基礎粒子們,在瘋狂的閃爍,挪動,聚合。”
聽到這些,觀眾們下意識地閉上了雙眼,腦海中模擬著這幅畫麵。
同時,畫麵內的江哲的聲音繼續引導著他們進行想象。
“不久後,奇點出現了。”
“一個巨大且秘籍的白藍的奇點出現。”
“緊接著,突然‘砰!’的一道無聲的炸響相繼出現。”
“這是宇宙的首次誕生,這無數的基礎粒子向四麵八方擴張了無數個年,然後才形成了星雲,璀璨的星係,星係團,恒星出現了,行星出現了,無數個彗星也相繼而出。”
“隨著時間的瘋狂推移——約莫1萬億年理論的壽命左右。”
“宇宙的壽命迎來了終結。”
“宇宙內的一切物質都隕滅後,又彙聚在了一起,形成了類奇點的原初黑洞。”
“這個難以想象大的原初黑洞,會重新吸收附近的一切物質。”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
他麵對鏡頭,豎起一根手指,“請問各位這個原初黑洞,真的能吸收掉全部的物質嗎?”
“甚至第一次宇宙隕滅後的原初黑洞,真的能吸回那些在首次宇宙大爆炸最外麵最外麵超光速膨脹的波紋嗎?”
此話一出,令海量觀眾陡然睜開眼,彈幕迅速爆發。
“什麼意思?”
“原初黑洞能吸最外界的波痕嗎,這是啥意思?”
“其實很簡單的,就是第一個宇宙大爆炸的膨脹速度遠超光速,這個遠超光速肯定有個最外界的波痕,這個波痕且在宇宙的四麵八方在運動對吧?”
“對對對,是這樣的。”
“江老師問的是【原初黑洞能否吸收回那些坐落宇宙四麵八方的超光速波紋】。”
“這有點難啊,我一個初中生怎麼可能知道?”
“所以真相是啥,這巨大的原初黑洞是否能吸回那些波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