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中。
江哲沉思片刻,繼續解釋“目前,通古斯大爆炸的現場證據與後續走向,大家已經了解。”
“現在讓我們探討一下,通古斯大爆炸究竟是何種爆炸引起的。”
“接下來的一部分猜測,均為上個世紀科學家們給出的,或許不符合當代認知觀點,請大家體諒上世紀科學工作者們智慧的結晶,哪怕他們的那答案不對。”
他開始就疊了幾層甲,順便讓民眾們要以理性的目光看待。
觀眾們嘴角抽搐。
搞得我們好像是惡人似的。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都沒發現武仙長城呢,那我們也不能說愛因斯坦在天文方麵學識不行吧?
時代的局限性擺在這,民眾們還是理解的。
“1黑洞撞擊說。”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有一個細微的小型黑洞,陰差陽錯地遊到了地球這邊,尤其是通古斯那邊。”
“結果那微型黑洞跟通古斯發生反應爆炸後,便形成了當時那蝴蝶形狀的爆炸現場。”
此話一出,觀眾們全都傻眼了。
“什麼?在開玩笑嗎?”
“我靠,哪個傻子說的黑洞撞擊的?”
“你給我站出來,有沒有科學常識啊,連黑洞都敢說出口,你站出來,我罵死你。”
“喂喂喂,大家不是說好的不要嘲笑上個世紀的科學家嗎,江老師的話你們轉頭就忘了?”
“阿哲。。。”
“”
聽著播報的彈幕,江哲嘴角止不住抽搐,“剛說的話就忘,你們都是好樣的嗷!”
“用現代的眼光看上世紀科學家們的猜想與認知,剛疊的甲就被你們破了。”
這話一出,一部分觀眾尷尬不已。
因為實在難以相信,竟然會有人說黑洞。
哪怕1厘米的黑洞出現地球附近,甚至都能撕裂整顆地球。
就算1毫米,甚至都無需接近地球,距離地球幾十萬公裡外,都能直接將地球化為一顆死星。
所以以現代目光看待《黑洞爆炸說》,著實有些貽笑大方。
“但是,非常可惜!”
“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都沒有找到黑洞撞擊說的證據。”
“甚至我們21世紀的天文學者們都沒有在太陽係附近觀測到什麼黑洞之類的事情。”
“自然而然,這個黑洞撞擊說,支持的人極少,很快就被人遺忘了。”
講述到此,江哲想了想,還是決定開口科普“其實這個黑洞撞擊說,不是普通人認為的;而是由一個物理學家提出的。”
此話一出,觀眾們更疑惑了。
“等等,是物理學者提出來的黑洞撞擊說?”
“如果這樣的話,那他很不專業!”
“先彆急,說不定人物理學家發現了彆的證據呢!”
“”
江哲輕輕點頭,“是的,他是上世紀漂亮國的阿爾伯特·傑克遜提出的。”
“人家還寫了論文去對證通古斯大爆炸。”
“後來得到的可能,確實可能是黑洞撞擊說。”
“但是非常可惜,隻是沒有任何證據去支持他的《黑洞撞擊說》。”
講述到此,江哲的表情有些嚴肅,“所以說,這個《黑洞撞擊說》,有10%的概率是正確的,40%的概率是錯的,50%的概率是找不到證據支持的。”
此刻,京都理科大報告廳內。
華雲峰和老馮雙雙點頭。
“這個學者我知道,不是很出名。”
“他是德克薩斯大學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傑克遜,江哲忽略了一個人,還有邁克爾·p·瑞安。”
“這個《黑洞撞擊說》是他倆在1973年提出,罪魁禍首是一個穿過地球的小黑洞。”
“若在上個世紀,這一個理論是很獨特的;也很薄人眼球的;但它還伴隨著一個先天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在地球的另一側存在第二次爆炸,而黑洞會在那裡離開我們的星球。”
“如果真是黑洞撞擊的話,那麼通古斯那邊出現了一次爆炸後,通古斯的對麵南美洲,需要發生二次爆炸,才能驗證《黑洞撞擊說》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