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這與現在我不能修道有什麼關係?”呂布不解。】
【“問的好。”無憂道人猜出呂布並未師承,耐心解釋,“在道祖之前,這個世間沒有練氣士,沒有儒家,沒有妖族,沒有神將,沒有任何修行之道。”】
【“同樣沒有武道,沒有真氣罡氣。”】
【呂布不懂,這與雙修也沒關係呀,他隻是想學點道術,平日裡,好施展逆天改命之術。】
【無憂道人歎氣:“自道祖問道神君之後,不過短短千載修行,一場驚世大戰便驟然爆發。在那場浩劫之中,除道祖之外,天地間又相繼孕育出三位聖人。”】
【“一萬年前,四聖率領萬族伐天成功。”】
【“其後,四聖各據一方天地,分彆立下道統。道、儒、佛、妖四條大道,皆有“九境”。眾生可選一道修行。而踏入道途,根基不可改,雖可觸類旁通,但各家傳承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至於雙修者,要麼終生困頓於下三境,難有寸進。要麼因理念相左,內心衝突,終至癲狂隕落,數千年來,無一幸免。”】
【“你的武道罡氣會自主排斥法力,若要轉修練氣士,必先想辦法廢去一身武道罡氣。我看你已將武道練入骨髓,廢了,不死也殘。”】
【無憂道人說著,取出一本經書,“你若不信,這是《太平經》前三卷,天下人皆可學,你可以嘗試修行一番。”】
【呂布接過《太平經》,裝模作樣翻了翻,停頓了一下,悄悄放下。他大字不識,不止他,這裡是邊陲之地,除了記得幾句聖人言,皆是大字不識。】
【呂布看向無憂道人,好奇問道:“怎麼沒有武道聖人?”】
【無憂道人想了想,“武道本是凡俗,不得長生,非是大道。當年儒家聖人少年,天生有扛鼎拔山之力,周遊列國傳武道,攏共六境,罡氣破體已是武道極限。
據說有武道七境,可敵七境、八境仙神,但千年來來無人達到那個傳說中的境界。”】
【“那神將呢?”呂布皺眉。】
【“神將雖然不會死,不會老,但沒有人的感情,神將已經不是人了。”無憂道人頓了頓,告誡道:“你記住,一定不要追求力量成為天庭神將。”】
【呂布與無憂道人聊了許久。】
【天下共有五條修行大道,除聖人之外,還有“運朝天子”,乃是一位青年於伐天之戰,占據神族之位,自號天庭共主。】
【與四聖一脈道統傳人,對這天地,你爭我奪。】
【萬年時間,人間隻剩下最後一塊地沒有歸屬。】
【那青年親自建立天朝,五百年不倒,國之將亡有天庭神將下凡威壓四方。連八境仙神,擁有千年道行的練氣士,在運朝之下同樣隻是螻蟻。】
【豫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並州、幽州和交州。】
【道、儒、佛各自占據幾州之地,明爭暗鬥。】
【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太平道主是道祖的一位弟子,那道人修道三千年,見不慣四聖所作所為,與道祖論道,道祖一句“你行,你上”,那道人當場破防,一氣之下,下界單開一脈。】
【更是立下大宏願,“人間有難,誓不成道”。】
【無憂道人就是那位“太平道主”的弟子。】
【太平道修行不用打坐苦修,小乘法“救人、解難、消苦、活命、度人……”、大乘法“救世”,無憂道人年不過三十歲,卻有此深厚道行,便是救人功德。】
【而那太平道主名叫“張角”。】
……
“這次人生我叫呂布,外麵有個張角……”
當這兩個熟悉的名字連接起來以後,寧尋秋幾百年的記憶開始複蘇。
“一流武將,天庭神將,這莫非是三國?!隻是這個三國是神話版的。”
不過他並沒有看完那本神作,而且隻是演義戲說,當不得真。
“三教傳法,祖師都是聖人。”
“這戰力層次有點高。”
寧尋秋如今修行有成,並沒有將“皇天界”的格局當做“曆史”來看待,而是當成清虛界“神聖的道爭”。
而且這個世界已經被至少五位“神聖”分割了。
不過……
為什麼這個世界還有我的武道?那儒家聖人來過清虛界?可武道傳承隻在山河界流傳過,最多再加上一隻猴子。
寧尋秋心中帶著疑惑繼續看天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