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見的。
他們整個李氏朝鮮全算上人口都不足千萬,全國上下加起來也就十多萬兵丁。
那還得是海軍、騎兵、步卒甚至連王宮護衛都算上。
其中倒是有半數海軍,二三百戰船呢。
可邊上也有虎視眈眈的倭子國啊!
一不小心,這就是拚著老命終於把來犯清軍打退,轉身就遇到倭子國版漁翁的局麵。
輕則腹背受敵,元氣大傷。
重者說不定清朝跟倭子商量商量,就把他們大朝鮮給瓜分了啊!
怎麼算,這仗也怎麼是不打的好。
為了儘可能地避免爭端,李焞還親手寫了書信解釋,並隨信給大清的靖海大將軍十四阿哥胤禎送了許多土特產。
望他能以兩國和平為念,積極從中斡旋,早日解除誤會。
接到賄賂的十四阿哥都笑了:“誤會?爺誤你們國王他媽個賣麻花的會!若不是心有忌憚,又何必急匆匆拆了大報壇、改了年號,還刪了你們那狗屁的李朝實錄?還不就是心虛所致?”
“這……”
“這什麼這?”十四阿哥眸光森冷:“以兩國百姓為念,不願生靈塗炭是吧?也成呢!讓你們國王自縛請罪,去朝鮮國號,自願加入大清,成為咱們大清的朝鮮省。”
“如此,不但不用動刀兵,爾等島民還能享受與大清子民同等待遇。否則……”
十四阿哥眯眼:“否則就讓你們國王洗乾淨脖子好生等著,等你十四爺我率兵打到你們自願為止!”
使者被嚇得戰戰兢兢,卻還力持鎮定:“不,這不可能!你們中原有句古話,士可殺不可辱,啊……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你……”
挺不講究的?
這個十四阿哥也認。
沒辦法,這李氏朝鮮有點太慫了,還沒開打呢就有和談之意。
不給他們點狠的,這仗怎麼打得起來喲?
不做個鷸蚌相爭狀,倭子漁夫也不敢起那個從中漁利的念頭啊。
那麼多金銀銅與煤炭、硫磺等各種礦呢!
有機會得搞來,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得搞來。有了這些個銀錢做本,不管是攘外還是安內,皇阿瑪都能肆意而為了啊。
本著這樣的目的,十四阿哥毫不猶豫拔出腰間佩劍捅死了使者。
那利落的,把以前主管京城治安等問題的托合齊都給乾懵了:“十四爺,朝鮮國王都有投誠認錯之意了,您怎麼還……”
“認錯投誠?”
十四阿哥漫不經心地擦拭寶劍:“出爾反爾,吃裡扒外的小人。那李焞哪裡是認錯?分明是見事情敗落,不敢再與咱們大清強梁了而已。”
“但這禮是他想賠,想賠就能賠的?”
“爺不認,被背叛的大清、被冒犯的皇阿瑪也不認。大軍都已經到了朝鮮附近,斷沒有一炮沒打、一人沒殺就打道回府的道理!”
托合齊:……
他也沒說就這麼回去啊!
但兩國交戰,是打是和這麼重大的問題,難道不是該火速往京中傳訊,是戰是和都等著皇上聖裁?
十四阿哥表示正常確實這麼個流程沒錯,但是!
十四爺一臉傲嬌:“但爺此番是代帝出征,全權負責朝鮮相關事宜。這麼芝麻綠豆大的事兒,還要輾轉數千裡地驚擾皇阿瑪聖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