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五年冬十一月初,靖海大將軍十四貝勒胤禎以倭子國王收留朝鮮王李暾,擅自插手大清內政為由,對倭子國宣戰。
雙方鏖戰一日,損兵千餘,重創敵軍近萬,擊沉大小船隻百餘艘。
如此大捷,靖海大將軍十四貝勒胤禎卻上了請罪與請戰折子。
理由?
倭子國膽敢挑釁大清天威,插手大清政務。還敢率先開炮,致使大清副將,前步軍統領托合齊陣亡。
“此仇此恨,如山如海。若不千倍萬倍報之,兒臣上對不起宗廟社稷,對不起君父重托。下無顏麵見大清百姓,對不起他們辛苦繳納的賦稅,亦無顏麵見十二哥……”
烏那希邊看邊脆聲讀著,小音調那叫一個慷慨激昂。
不過……
[托合齊,資深太子黨,托合齊會飲案的主犯托合齊?十二叔那倒黴舅舅?按史書所載,那貨不是要四十八年年底犯案,經過一係列嚴刑拷打之後才在定罪之前死在牢中嗎?嗯,雖然死也沒逃過被清算的下場。]
[但也不能,至少不應該,是這個時候,這個原因吧?]
康熙與諸皇子:這是為什麼?
都是因為你呀,我的寶貝孫女/侄女!
但真相什麼的說不出來,也不能說。有的,隻是十二阿哥滿目震驚,哭著喊著到禦前:“皇阿瑪,皇阿瑪,您可要為兒子舅舅做主呀!”
“兀那倭子國忒地可恨,區區彈丸小國竟敢挑釁天朝國威,插手大清政務。現在還敢率先開炮,打死我方一品大員。”
“此仇此恨,不殺其幕府將軍、俘獲天皇並儘滅其國都難消。還請皇阿瑪允許兒子奔赴前線,為舅報仇,為國雪恨!”
這情真意切的一陣痛哭,自然而然打消了烏那希所有疑慮。
共情能力賊強的小家夥甚至被帶著落了幾滴淚:[嗚嗚嗚,該怎麼讓勸十二叔,才能讓他彆那麼傷心啊?]
[總不能讓他看開點,壯烈的舅舅怎麼著也比犯上作亂的舅舅強吧!]
這突如其來的兩句,差點把大阿哥幾個逗笑。
好不容易醞釀出點情緒的十二阿哥也怎麼都哭不下去了,隻能連連磕頭,求皇阿瑪允許他上陣殺敵。
為舅報仇啥的,喊一遍就得了。
畢竟知道的都知道,這其實是皇阿瑪對太子的又一次寬容,也是對十二阿哥的難得看顧。
所以才命令十四阿哥幫托合齊體麵。
結果嘛……
連康熙都得承認,小十四確實是打仗的那塊料,這個時機選的妙極了。
托合齊死得其所!
而事實上那日,托合齊受命日常挑釁。
嘗試讓對方受不住投降。
發布完任務之後,他甚至都沒當回事,隻悠哉悠哉地在甲板上海釣。
得說小倭子頒布那個什麼生靈憐憫令後,附近海域的魚是真多呀。
他正歡喜收獲之間,斜刺裡砰砰射過來兩枚子彈。
接著托合齊就倒在了血泊裡。
沒有人第一時間救援,倒是大清船隻立即向對麵開了炮。
炮火紛飛間,他依稀聽著十四阿哥暴怒:“狗日的小倭子,竟敢動手害我副將?來人,給爺轟,往死裡轟!”
“不惜一切代價,為托和齊將軍複仇!他的命,至少要用對麵幕府將軍德川綱吉的命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