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眼皮子都沒撩一下“比起這個,爺還以為你會更關注接下來的戰事。畢竟你十哥都已經當了和碩親王,你這靖海大將軍還隻是個貝勒呢。”
“再不好好努力,你是等著來日回京跟老十請安,口稱參見敦親王嗎?”
嘶~
這就好像是在滾燙的油鍋裡澆了瓢涼水一樣,沸騰過後,升起絲絲縷縷**的白煙兒。
十四還暗戳戳琢磨著堅持努力,好好做出一番業績來,讓皇阿瑪覺得十四比老四更優、更適合大清江山呢,又怎麼可能甘心與老十伏低做小?
他甚至都沒有心情去估量太子的心理陰影麵積了。
趕緊拿出輿圖來,仔細研究著。
怎麼趁小倭子那所謂的神風過去之後,再給他來個狠的。最好直接將他滅國,再轉手把李氏朝鮮也給收拾了。完美收官,直接做個名副其實的大將軍王。
他這野心勃勃的想進攻,倭子國這邊也得小心防範呀!
畢竟知道的都知道,台風季結束,能放開手腳了,清廷那邊必然會重燃戰火。
示好不聽,賠禮不認。
數次想要把那李氏朝鮮國王李暾奉上無果,清廷這明顯是在佐渡金山上嘗到了甜頭,所圖更大了呀。
東山天皇眯眼“他們中原不是有句話叫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嗎?既然退無可退,那就隻有死戰了!”
“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官船商船跟民船,不信蟻多不能咬死象!”
他這說的倒是挺慷慨激昂,可底下的官員卻反應平平。畢竟同樣的話已經說到第三次,那就說明前兩次已經敗了呀。
而且慘敗。
第一次丟了對馬島,接著又丟了佐渡島。現在周邊島嶼都已經被大清占了,隻剩下本洲還在苦苦支撐。
倭子國這些官員就不明白了明明是清朝跟李氏朝鮮之間的戰爭,怎麼稀裡糊塗的矛盾就都轉移到他們倭子國呢?
還有,那李氏朝鮮的國王送不到清朝那邊,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和平。
那不能送回李氏朝鮮去,跟他們一起夾擊清廷麼?
幕府將軍德川綱吉覺得行!
首先合兩國之力,怎麼也比他們自己苦苦支撐的強。再者一在明,一在暗,以有備攻不備,獲勝機會也能直線上升。
得說想法是挺好的,但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而從三阿哥跟八阿哥先後到了前線開始,相關的情報網就迅速搭建起來。不管是倭子國,還是李氏朝鮮,在他們眼裡都成了透明人。
不等德川綱吉找朝鮮國王李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呢,十四阿哥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並火速找了兩位哥哥商量對策。
三阿哥給了他個特彆嫌棄的白眼“慌什麼,李暾又不像德川綱吉,缺兒子缺到得讓全國上下跟著一起守那生類憐憫令。”
“人家朝鮮三個王子呢,這麼長時間,早就完成了從如何營救父王到如何登上王位的蛻變。現在鹿死誰手不好說,但不想讓他們父王回去的心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