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剛才拿老太後當完幌子啊!
都已經把小家夥勸得差不多了,結果……
河沒等著過去,橋塌了?
還是太後這個正主親自派人拆的。
就離譜!
她老人家倒是灑脫,娃不就我,我去就娃。
可……可誰又想過被扔在宮中的,孤零零的朕的感受?
還有……
那些張口規矩,閉口禮儀,動不動就要勸諫的臣子們呢?
這個時候你們倒是站出來說一說,勸一勸啊!
不巧。
諸位大人都在默默打著小算盤,想著怎麼往新衙門裡塞自家親眷、朋友、門生呢。聽到寧壽宮大太監傳話也隻感歎“到底是太後娘娘一手養大的,感情就是非同尋常。”
“然也。”
“自小帶大,感情深厚是一方麵。再者福襄公主年少機敏,屢立功勞。誰家有這麼個出息孩子,不是入心入骨的疼?”
“是極是極。”
一眾誇獎中,就沒有半句是康熙期盼的阻撓。
倒是剛剛還搖擺不定的小家夥瞬間堅定起來“烏庫媽媽要去雍親王府麼?哈哈哈,這也太好了吧!皇瑪法,這回您就不用擔心啦~”
“福福跟阿瑪、嫡額娘、額娘與哥哥姐姐弟弟們會好好孝敬烏庫媽媽,讓烏庫媽媽樂不思蜀的!”
咳咳。
眼瞅著皇父眼中希望破滅的雍親王忍笑“孩子小,難免詞不達意,皇阿瑪勿怪。您放心,皇瑪嬤駕臨兒子府邸,自是兒子全家的榮耀。兒子跟您保證,一定會仔細侍奉她老人家的。”
讓她老人家覺得此間樂,不回宮,回了也要常過來看看。
如此,自家愛女不就能常在府中了?
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的四阿哥微笑,特彆孝順地提出要去寧壽宮接人,而更‘孝順’的固倫福襄公主則表示要去永和宮報喜。
“雖然皇瑪法已經下旨,福福可以不必往永和宮儘孝。但阿瑪當了和碩親王這麼大的喜訊,到底還是該跟親瑪嬤說一聲,讓她也跟著高興高興的。”
[哼!讓她瞧不上阿瑪,現在阿瑪最最爭氣,還不酸得她毛焦火燥?想想那個畫麵,本公主就忍不住想笑。]
咳咳。
再沒想到她突然間來了這麼兩句驚世之語的四阿哥猛咳“好孩子,你有這份心就已經很難得了。瑪嬤清靜修心,給你十四叔祈福呢,咱們還是彆去打擾了。”
乖,你也少叭叭兩句。
到底百善孝為先。
皇帝都講究個以孝治國的大背景下,人們更推崇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這點離經叛道的小想法要是被外人得知了,可就真的討不了好去了。
烏那希長長地哦了聲“這樣啊?那就聽阿瑪的。”
小臉失落,好像很遺憾沒能跟德妃娘娘報告喜訊一樣。實際上知道的都知道,小家夥,這分明就是歎沒能路過順便打擊德妃一下啊!
不過跟雍親王擔心的不一樣,熟知內情的眾人並沒有苛責小家夥的意思,隻覺得德妃的想法有點問題。
當時宮規如此,妃位以下沒有撫養親子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