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通常意義上的“金丹”,並非裴文德前世中描述的純能量集合體,而是一種彙聚了修行者本人精、氣、神的道行證明。
如果硬要說“金丹”是能量核心其實也行。
但實際上,生命元氣隻是構築金丹的三大要素之一。
在道家所有派係中都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說法,說的其實就金丹、元神的修煉步驟。
在道家的觀念中,人一生都在泄露、消耗自己的精氣。
或因生病、或因勞累,當人體的元氣消耗殆儘之日,便是一個人壽命終結之日。
因此在所有道家修行者眼中,“固本培元”都是步入修行之道的第一步,就好像“三脈七輪之法”強調開啟自身的輪脈一樣。
雖然因為派係的不同,“固本培元”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但無外乎以“丹藥膳食之法”外補,又或者用“固精養神之術”內練。
隻有當一個人的精氣足夠充盈的時候,道家修行者才算是踏入了“煉精化氣”的第一步。
將自身的精力化作真元,聚胸中五氣成就真氣……
然後利用這種真氣元力一點點在體內的經絡氣脈中流淌、擴張,踏入“煉精化氣”的真正門檻。
在登堂入室之後,修行者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自身的“神”也融入其中,使那些真氣元力能變得如自己的手腳一般靈活。
神氣合練,讓命元氣變成自己意識的一部分,以達到元氣不再泄露、進而延年益壽的境界。
事實上,直到周天穴竅形成、任督二脈貫通之前,道家修行者都沒有什麼瓶頸,差得隻是水磨功夫罷了。
在這一點上,裴文德修行的“三脈七輪之法”顯然就沒有這麼方便,每一次突破輪脈都是一次冒險,一次堵上性命的冒險。
唯有當道家修行者真正打通任督二脈,讓自己體內的真氣元力形成一個周天循環之時,才算是遇上自己修行之道上的第二個瓶頸——結丹。
把凝結了自身精、氣、神的真氣元力還於丹田氣脈之中,並且以不同的妙法結成自己獨有的內丹。
根據結丹之法的不同,這些內丹又有功成九轉、大小還丹、金汁玉液之分,分彆對應了不同派係的不同秘法。
因此,這一步又有“神水還丹,丹成九轉”的說法。
至於在這之上的境界?
那就是彙聚體內七魄命魂,令金丹元胎之力孕育元神了。
那已經不是簡單的修行就能達到的境界,而是必須具備足夠天資、機緣才有可能能突破的“煉氣化神”之境。
…………………………………………………………………………………………………………
【我這顯然不是正常狀況……】
意識沉於丹田,裴文德明顯能感受到,自己體內的金丹要比青蛇的要複雜的多。
這也算是側麵證實了裴文德的猜測,自己體內這顆金丹很有可能就是丹辰子的。
或者說,這顆金丹是黑色戾氣在吞噬了丹辰子的肉身之後,沒辦法繼續消化,不得已留在自己體內的“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