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有相、萬物有形……”
“這是一切的基礎和原點,亦是我們今天能夠站在這裡相互交流的原因。”
站在僻靜的院落中央,裴文德仿佛又回到了在溈山與慧寂一起辯論的時光。
“但如果僅僅隻是這樣的話……”
“世界隻是一片混沌的未知,而非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井然有序。”
那時候的裴文德還沒有什麼太過高深的辯術,也不具備那種舌燦蓮花、引人入勝的口才。
因此麵對慧寂一次次角度刁鑽、甚至歪曲事實的辯論,裴文德能做的就是堅定自己前世的唯物主義觀,認為這世間一切的神秘都是可知的。
佛家追求的輪回、道家追求的超脫,都隻是在踐行某種已知的規則罷了。
甚至極端一點來看,自己未來所處的二十一世紀,又未嘗不是古人們竭力追求的天界、淨土呢?
所以隻要人類掌握了足夠多的真理與科技,根本不用將希望寄托於虛無縹緲的神佛,遲早有一天會締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間佛國、天堂淨土。
“在萬事萬物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關係。”
“這種聯係不分好壞、無論善惡,不管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發現過,它們都是永恒存在的。”
“楞嚴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
“道德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也就是說,佛家將這種萬物之間的聯係稱為‘因果’,而道家則將之稱其為‘大道’!”
隨著裴文德淡淡的講述著自己的觀念,他再次對自己前世所學習的“屠龍之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道有三千,大到日夜星辰的輪轉、小到你我之間今天的相遇,其實都可以視為‘道’的一種體現。”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
“我們既然無法改變這混沌初開就亙古存在的‘道’,那麼是否可以利用這些‘道’呢?”
語氣稍微停頓了一下,裴文德看著逐漸陷入沉思的萍翳和鼠貳,不由得點了點頭。
“這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既然‘道’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我們自然可以利用這些‘道’來改變自身、改變這個世界。”
“開九竅、學道法,讓自身向著更高的物種層次進化,本身利用的就是進化、學習之道。”
“煉法器、鍛靈寶,從礦物中提煉出自己所需要的鋼鐵與丹石,利用的則是最基礎的熔煉、造化之道。”
“然而你現在所學習和掌握的‘道’,是否是真正的大道呢?”
“今天你可以認為九竅是先天之體,未可知將來是否又會出現十竅、十一竅、甚至於更加完美的先天之道呢?”
“就像你今天認為從鋼鐵是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的、糧食是從土地裡種植出來的,焉知未來是否能直接從空氣中提煉出鋼鐵、種植出糧食呢?”
“這個沒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知道。”
“所以為了讓自己不至於誤入邪道,我們必須用辯證的方法來理解這世間萬物。”
“即世間萬物雖然普遍具有聯係,但世界本身是永恒發展的,我們永遠不可能隻用一種恒定的認知去解釋世間萬物……”
“就像因果的交織會衍生出新的因果,又比如說道雖三千、旁門八百……”
“理論上來說,隻要我們還活著、隻要這個世界還沒有重新歸於死寂,我們就永遠不可能觸及到那真正的‘真理之道’。”
“因為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萬千大道也是永遠都探索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