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和一年前的裴文德相比,如今的裴文德或許唯一改變的,就是戒掉了吃葷腥、打牙祭的習慣。
“師兄的確是受戒出家了,這點有度牒為證。”
度牒是官方發給僧侶的一個證明,隻有手持度蝶的才是真正的和尚,不然根本不能被稱之為僧侶。
“你知道我問的不是這個!”
猛然抖動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魚竿,阿月無語的瞪了一眼還在裝傻的張楚生。
“度牒這東西,你要多少我能給你弄來多少……”
“我問的是,老師自己真的想出家當和尚嗎?”
雖然靈祐禪師從沒在同慶寺執行過戒律法條,但他的確確師承懷海禪師,是百丈清規的堅定踐行者。
如果裴文德真的受戒為僧,肯定不會違背懷海禪師製定的清規的。
“清規在於心,而非受於行。”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留眾以老成為真情,執事以儘心為有功。”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老死以無常為警策,佛事以精嚴為切實。”
“待客以至誠為供養,山門以耆舊為莊嚴。”
“凡事以預立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
“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看著一臉懵逼的阿月,張楚生隻得歎了口氣,然後繼續解釋道。
“懷海師祖製定清規的目的在於規範寺廟規矩,強調國家法度,約束僧侶行為。”
“往大了說,是不想寺廟被鄉紳豪貴當做藏汙納垢之地,進而被帝王百官厭棄,徹底絕了釋家一脈。”
“往小了說,是導人向善、提升僧侶的自我價值,讓天下佛寺成為真正的佛法聖地。”
不管是懷海禪師提倡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亦或是“叢林二十要則”想要表達的真意,其目的都在於約束寺廟僧眾的行為規範,最終實現慈悲濟世的目標。
可現在的問題在於,裴文德需要那些“外化的行為”來證明自己嗎?
“師兄早已得到師祖真傳,既有慈悲為懷、濟世救人之心,出不出家隻是一個形式罷了。”
看著還是有些不太明白的阿月,張楚生又繼續說道。
“師兄曾經跟我講過,一個名為‘道濟’的高僧的故事……”
“據說這位高僧瘋瘋癲癲、吃酒喝肉,視尋常法度於無物、行事出人意表,可他卻是真正心懷眾生、慈悲救世之人。”
“與之相比,那些平日裡吃齋念佛,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便麵目猙獰之輩,就算出家了一輩子,也不過是流於表麵罷了。”
“以我師兄如今的境界,根本不需要用出家來證明自己,佛已在他心中常駐。”
—推薦票—/—月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