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岩壁石佛群中的某個洞窟處。
隻見肅穆的僧侶盤坐於無色的蓮花之上,腦後萬千道佛光大放光明。
而在這位僧侶的周身三尺之外,若隱若現的金色結界表麵,逐一浮現出三十七尊諸佛菩薩的圖錄,就好似萬花筒般旋轉閃爍。
那三十七尊諸佛菩薩每輪轉一次,結界內的氣息就變化一次。
在短短不到一個呼吸的時間裡,金色結界內部的氣息就變化了千萬次,連帶著那盤著的僧侶亦不斷變化麵容。
從老人到小孩,從婦女到兒童……
僧侶的容貌變換的間隙,唯有一張青年的臉孔始終不變。
那張青年臉孔的主人不是彆人,正是金山寺的臨時方丈、號稱法海禪師的裴文德。
傳說,佛有三千化身。
這句話的本意是指眾生皆佛,真正的佛陀能夠體會到世間悲苦。
然而到了裴文德這裡,情況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了。
裴文德正在以一己之身變化萬千眾生,體會他人七情悲苦,妄圖從中找到真正橫渡苦海、抵達彼岸的捷徑。
奈何,裴文德就算有著“夢中證道”的逆天神通,又得忘川河彌補了其智能不足的缺陷,卻始終無法真正做到“我即是佛,我即是眾生”的無上境界。
“阿彌陀佛!”
無聲無息間,雙手合十得裴文德睜開了雙眼。
緊接著,就見其周身三尺的金剛界倏然消失,就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又失敗了?”
橫躺在距離裴文德並不算遠的佛首上,一手持劍、一手喝酒的小青搖晃著腦袋,眼神中滿是醉意與淡然。
自忘川歸來之後,裴文德就隱約感覺自己觸碰到了瓶頸。
或者更確切的說,裴文德找到了繼續前進的道路,找到了成就陽神、彼岸的方法。
隻可惜,道路是找到了,但裴文德能否走通就不清楚了。
“隻是簡單的模擬果然還是不行,有些東西單靠模擬終究還是差了點。”
裴文德自問也算是經曆了很多,可一個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
饒是裴文德在修行之初便明悟了“赤子之心”的重要性,幾乎破除了所有的思維慣性,不被任何固有的成見所束縛。
但是隻要裴文德還是人,就不可避免的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
這種在小青看來堪稱“道心穩固”的性格,的確可以在修行的前期幫助他突飛猛進。
可同樣也是受限於這種性格,哪怕裴文德的立場再客觀,終究是沒辦法親身體會到那些不同於自身的喜怒哀樂。
“我如果想要更進一步,除了轉世投胎變成另一個人之外,就隻有真切的去體會一下彆人的悲歡了。”
聞言,小青晃了晃自己手中的酒瓶,倒是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哪根筋搭錯了,才覺得必須把自己變成其他人,才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勘破‘彼岸’。”
“我隻知道,如果修行修到最後,把自己修成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那你的路子肯定是走錯了。”
生性桀驁、肆意灑脫的小青追求的是長生,卻並不想為了長生把自己變成一個完全陌生的模樣。
在小青看來,修行修到最後如果連自己的本心都無法保住,那所謂的長生也不過是彆人的長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