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原名李凝陽,出生於春秋時期的巴蜀之國。
因其幼年是天資聰慧,被騎牛雲遊巴蜀之國的李耳點化,自此種下了向道心。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
天道並非什麼可以爭奪的實體,而是一種泰然自若的心境,一種順勢而為的態度。
起初李玄並不懂這些,他隻是被李耳的智慧和灑脫所吸引,覺得自己長大以後一定要成為像他那般名留青史的存在。
奈何天不遂人願,還沒等李玄一展宏圖、得償所願,巴蜀之國就被秦惠文王所滅。
再加上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處處餓殍的景象。
李玄一度沉淪喪氣,心如死灰,甚至想聊此殘生,不再追求那所謂的天道了。
畢竟人間之道如此觸目驚心,李玄覺得就算自己得到成仙,也不一定能夠改變這吃人的世道。
好在李玄不愧是慧根深重之人,在幾經波折之後,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前往華山學道訪仙,最終於石筍山拜入丹鼎派門下。
然後,李玄那叛逆且開掛的一生就開始了。
由於早年得到過道祖的點化,李玄雖然拜入丹鼎派門下,開始內修金丹、外煉草丹。
然而在內心深處,李玄卻始終堅定的認為這世間不存在一勞永逸的修行之法,修行的終點也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元神超脫為止。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元神更進一步的蛻變,那就必須博百家之長,踏上一條所有人都未曾設想過的道路。
道家諸派的道藏、諸子百家的典籍、乃至於某些旁門魔典……
抱著寧可錯過,不可放過的態度,出師之後的李玄收攬天下智慧的結晶,時常與人在山間鄉野論道而坐。
道家的練氣之道,兵家的陣法之道,墨家的機關之道,法家的製度之道,儒家的愚民之道,乃至於農家的耕種之道……
李玄似乎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任何人盤膝論道。
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農民乞丐……
要不是事先知道對方是一位修行有成的修道者,恐怕很難有人將其與大名鼎鼎的李玄聯想到一塊去。
當然了,李玄並不屬於那種完人。
恰恰相反,李玄有著嚴重的潔癖,不管對麵坐著的是什麼人,他都始終一副偏偏君子的打扮,很少有臟亂的痕跡。
配合上那略顯魁梧的身材,給人一種格外違和的感覺。
時間一長,再加上李玄也從不掩蓋自己的行蹤,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個“異類”在收集百家典籍的事情了。
對此,諸派大佬不僅沒有阻止,反而很樂於推波助瀾給李玄提供便利。
每當看到這麼一個打扮的乾乾淨淨,卻身處與其格格不入的環境中的道人時,他們都會有意無意的參與進論道的過程,與對方密切交流心得體會。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李玄的行為越來越出格,最終引起眾怒為止。
迫於壓力,當時的丹鼎派不得不開除李玄,宣布與他徹底斷絕關係。
隻可惜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不僅沒能阻止和警告李玄越發出格的行為,反而讓他徹底百無禁忌了起來。
不用再被丹鼎派約束的李玄,挑選出各種他認為的有緣人傳授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