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納·泰格爾,這位畢業於西方某軍事學院的高材生。
在回國後憑借著自身的實力和努力,一步步地晉升為將軍。
然而,他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此,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政治領域。
憑借著在軍隊中的威望和影響力,科納·泰格爾成功地躋身政壇,並最終登上了火爐國總統的寶座。
然而,他的政治理念卻與其他勢力產生了嚴重的衝突。
他一心想要打造一個軍政府,將國家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的這一想法,自然引起了其他勢力的強烈反對。
在他任期的第四年,由於各方壓力的不斷累積,科納·泰格爾最終被趕下了台。
但他並沒有就此罷休,反而利用手中的軍權,挑起了一場殘酷的內戰。
在內戰的漫長歲月裡,科納·泰格爾得到了西方某些國家的暗中支持。
這些國家向科納·泰格爾領導的反對派武裝,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使得他們在正麵戰場上逐漸占據了優勢,對政府軍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然而,正當科納·泰格爾認為優勢在我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他手下的一個混編營,竟然被藍色部隊全殲了。
儘管這個混編營,人數不到一千。
但是,好歹也是配備了重機槍、迫擊炮等重型武器。
這一情況,讓科納·泰格爾又驚又恐。
他無法理解,一直被動挨打不敢還手的藍色部隊。
為何如此大膽,竟敢直接與他正麵對抗。
雖然,藍色部隊聲稱,他們是被動反擊的。
可是,他怎麼會信這個借口?
被動反擊,能全殲一個混編營?
於是,他第一時間就想要報複藍色部隊。
在報複之前,他也向聯合國遞交了他的抗議。
混編營被全殲的第二天晚上,一支兵力大約在一千五百人左右的獨立步兵團,趕到了距離莫格市不足五十公裡的一個小鎮。
領導這支部隊的,是威廉?布魯基爾上校。
和泰格爾一樣,布魯基爾上校也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
布魯基爾上校,畢業於莓果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作為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的畢業生,布魯基爾上校受“西式軍事理念”影響。
在軍事思維和政治傾向上,呈現一定的“西方化”特征。
但是,他的個人指揮能力還是可以的。
要不然,也不會被泰格爾派來。
當天晚上,他命令部隊在小鎮休息。
他命令部隊將小鎮上的居民,將房屋讓給他的士兵。
並且,還讓這些居民為他的士兵準備晚飯。
更過分的是,他們還將鎮上的婦女全都給搶走了。
麵對這種情況,小鎮上的居民敢怒不敢言。
晚上七點鐘,布魯基爾上校在鎮中心的某個教堂裡組織了軍事會議。
按照他的作戰規劃,明天上午就可以抵達莫格市。
下午,就可以提前將部隊部署在藍色部隊巡邏隊的巡邏路線上。
到時候,他可以製造衝突,並捏造出藍色部隊主動襲擊他們的假象。
進而,堂而皇之地進攻藍色部隊營區。
他的這一計劃,也得到了泰格爾的同意。
泰格爾向他許諾,如果能夠完成他交代的任務。
會晉升他為少將,並將他的獨立步兵團擴編成獨立步兵旅。
並且,優先將西方支援的重武器配發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