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年齡相當,那書生時常會前來向她虛心求教,並且恭恭敬敬地尊稱她一聲老師。
在當時那個年代,師生之間有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而且門第之見就如同深深紮根在人們心中的巨樹一般,難以撼動。
對於她的父母而言,門當戶對更是成為了他們為女兒擇偶時所堅守的唯一標準。
要知道,她可是當時名噪一時才貌雙全的女子。
如此出眾的她,父母又怎麼可能會心甘情願同意她下嫁給那位窮困潦倒的書生呢?
兩人之間那份深沉而壓抑的愛意,猶如深藏在心底的苦酒。
隱忍卻又令人感到無比酸澀。
現實的差距始終橫亙在他們麵前。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她已到了二十五六歲的年紀。
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年齡已然被視為老姑娘了。
眼見著女兒的婚事遲遲沒有著落,她的父母為此操碎了心。
日夜憂慮,最終因為勞累過度,積鬱成疾,雙雙病倒在了床上。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孝順的她彆無他法,隻能無奈地應下了與一位世家子弟的婚約。
與此同時,那位窮書生經過數年的寒窗苦讀和不懈努力,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成功金榜題名。
然而即便步入仕途,他依舊保持著清正廉潔的品性。
對於朝廷之中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事毫無興趣。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皇城這個是非之地,前往一處偏遠寧靜的鄉鎮擔任起一名小小的父母官,為百姓服務。
大概在他內心深處,做出這樣的決定除了自身的誌向之外。
也或多或少有著不願意拖累孟婆的考慮吧。
畢竟,從一開始,他們便仿佛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所以,分道揚鑣真的就是他們二人故事最恰當不過的結局了。
而她與那位窮書生之間暗自湧動的情愫,在當時早已算不上是什麼秘密。
隻因那所女子學堂恰好與書生所在的私塾相鄰,彼此之間相互請教學問之類的事情時有發生。
周圍的人又怎會察覺不出他倆相處之時那種微妙而不自然的氛圍呢?
自從孟婆嫁作人婦後,便一心專注於相夫教子之事。
這是她與夫君之間所達成的默契和約定。
那位出身名門望族的世家公子,也就是孟婆的夫君。
縱然身份顯赫風度翩翩,但心中亦有著求娶而不可得的意中人。
命運弄人,他們兩人皆是身不由己之輩。
各自心底深處都深藏著另一個人的身影。
這般情形於他們二人而言倒也稱得上是一種公平。
傳宗接代對於他們而言是無法逃避且必須承擔起來的重大責任。
二人做了一對外人眼裡天作之合的夫妻。
膝下育有一兒一女。
儘管孟婆努力履行著妻子和母親的職責,內心的苦楚卻始終如影隨形。
久而久之,她終因心病纏身而變得鬱鬱寡歡。
並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當生命終結之時,她年僅四十餘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