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很羨慕你。羨慕你…還和從前那般勇敢善良,羨慕你走了一遭,依舊心存正義。
更羨慕你可以在這種時候毫不猶豫,毫無保留的說這麼一堆話。”
我被他說的有點納悶:“這和我們現在說的有什麼聯係嗎?”
他說的這些難道不應該是認可我才對?
那他為什麼又是一副打算後退的神情呢?
我有點吃不透。
但我更多是理解為“在社會曆經多事後練就的規避”。
先聽聽他怎麼說吧。
“你想想啊,當你看到一隻螞蟻的時候,這一塊地方真的隻有一隻螞蟻嗎?”
這話對我如同醍醐灌頂。
我整個人一下子就通了。
但心頭依舊不平,甚至還故意帶著僥幸問他:“那咱們就這麼視而不見嗎?如果每個人都視而不見的話,那這個社會不就是亂套了?
不就一直亂套?那以後我們的子子孫孫怎麼辦?”
他依舊把我的手合在他溫熱的掌心,還把玩了一會兒,像是在緩解,又好像是在想該怎麼和我說才能將我說服。
幾乎是剛想到這兒他也跟著開了口:“曾經我也和你一樣。
小梅,很多事情或許看上去是不同的,但你仔細深想,其實都大同小異。
餘小誌這個人熟悉吧?”
他提到餘小誌這個名字,如同一記重錘出擊,徹底將我剛剛心頭懷有的那些僥幸一下子就乾了個粉碎。
我還在想子子孫孫。
我還在想是他經曆了更多事,所以才把這個世界看得更清晰,同時也更冷靜、平淡。
甚至是以退為進的自保。
可是並非如此。
他一定是進攻的那一個。也是心懷正義那一個。
他從來就不是什麼冷血無情之人。相反,他的心是熱的。
可也恰恰因為心熱給自己惹來一身麻煩。甚至這戰火還燒到家裡來了。
他說:“小梅,這世界上有各色各樣的人,每一個都是多變的。在沒有最終的結果之前都不能判定他或好或壞。
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遵循公事公辦、冤有頭債有主的原則。
更多的人會向弱小的發起攻擊,因為這類人好掌控,是最有利的人質。
你看到的是醫院、醫生,你知道為什麼他們依舊還能完好的開在那裡嗎?”
你知道為什麼他們還能完好的開在那裡嗎?
我的心狠狠一震。
是啊。
王浩說的沒錯。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細思極恐。
什麼匿名?
什麼看不慣?
什麼子子孫孫?
我們這樣的無名小老百姓,懟上去才是殃及子子孫孫。
餘小誌那種人得罪了都……現在都全家沒個準話,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爆雷。
更何況是這種情況。
我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每個時代、每個環境、每一寸土、地,都有不可控的事情。
所以,把自己先做好。倘若有一天真正需要對抗,那也是男人的事,你隻需要躲在後方,照顧家庭、孩子。
小梅,會有更有本事的人,和我們一樣心存正義的人去看到這些渣滓,看到這些蒼蠅老鼠,他們會用更好的辦法、更有利的渠道去擺平處理這些事情。
你和我把小家顧好就是給他們減輕麻煩,減少公共資源用途。這就是我們能做的。”
我回抱他。
“我知道了。”我說:“王浩,我明白了。
好,我會記住你說的。
隻希望這一切都能像你所說的這樣,會有更有能力的人去給大家伸張正義。我們不占用公共資源就是力所能及。
王浩,他們一定會得到製裁的,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報應的,對嗎?”
“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定會。”
後來我們在亭子坐了一段時間後,準備啟程回家了。
這都是臘月二十八了。
雙胞胎,發育好。
這是我和王浩最好的新年禮物。
所有的事也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不用再堅守在崗位。
車子開到樓下,王浩和我一塊兒買菜上樓。
王浩給保姆拿了一百二的紅包。
保姆笑嗬嗬的,連連說了好幾句好話,祝王浩發大財。
最後換鞋回家過年去了。
王浩來到廚房,把我手裡的刀接了過去。
“你去歇著吧。”他開始切肉片:“我來做。”
我啜了一聲笑,問:“怎麼?你這是打算當家庭煮夫了?”
“如果你們不嫌棄我做的飯菜,也不是不可以。
最起碼這段時間是沒問題的。”
“哎喲~~
雖然你這樣讓我覺得很受寵,很開心,不過這些碎活我還是能乾的,不至於讓你麵麵俱到。”
“去休息,我來就我來。”
“我也閒不了啊。”我翻出蔥薑蒜以及青菜之類的,開始整理:“我幫你打下手總可以吧?”
“油煙大,聽話。”
“不知道有孩子的時候不也在做?大氣點好點。再說了,我想和你待在一塊兒。”
王浩無奈的盯了我幾秒後,歎口氣,繼續切片。
他的刀功好,很快就把肉切好了。均勻又細致,比我切的都要棒。
做飯期間,我和王浩提到要不要給兩個小家夥說懷孕的事情。
我想都不想,直接點頭。
“肯定。一會兒飯桌上我來說。新添人口,他們當然要曉得。”
王浩認可:“每個家庭成員都該知曉。”
“對。”
於是飯桌上,我主動說:“小野,小靜,先彆急著吃,媽媽有事要說。”
王浩旁聽。
小靜:“媽媽,什麼事啊?”
小野:“媽媽,快說吧,我都餓了。”
我把報告單給兩個娃看。他們自然看不懂,隻隱約認識我的名字:李小梅。
小靜:“媽媽,這是什麼呀?”
我笑回:“這是媽媽今天去醫院做檢查的報告單。
小靜,小野,你們看,這個小不點,還有這個。”
“媽媽,你身體怎麼了嗎?”兒子問。
“媽媽身體沒事,但是媽媽肚裡有兩個小不點,可能是妹妹或者弟弟。他們明年就能出來和你們見麵了。
從此你們就多兩個小跟班,可以把學到的知識文化教給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