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25日夜棲鳳縣暫二師師部
煉鋁這塊這是因為陽泉這塊擁有大量鋁土礦,品質極好的鋁土礦處於未開發狀態,就這樣放棄了確實是有些可惜,加上鋁製品的價格確實不低,王躍就計劃上馬鋁業生產。
沒有電就沒法提煉單質鋁?不要逗樂了,沒電還不過日子了?要說跳過電解來生產鋁,其實沒多麼複雜,首先是鋁土加上蘇打和石灰,放在一千二百度高溫下燒煉,製成了金屬鋁的半成品——氧化鋁。
煉金屬鋁要把氧化鋁中的氧去掉。但是氧化鋁需要二千零五十度的高溫才能熔解,冶煉車間的爐子最高的溫度不過一千二百四十度,不能熔解氧化鋁。
這時候,就要設法降低氧化鋁的熔解度了,把氧化鋁製成硫化鋁以後再提煉金屬鋁。因為硫化鋁隻需要一千一百度的溫度即可熔解。把氧化鋁加上硫化鐵和焦炭,燒到一千度左右,就製成了硫化鋁。
最後,在硫化鋁中加氯化鋅,一起焙燒,就能冶煉出鋁單質了,而過程中產生的鋅還可以直接用來製備氯化鋅,而製備氯化鋅就簡單多了,
鋁可是好東西,飛機、汽車這些咱們摸不著,可生產一些飯盒水壺什麼的總是沒問題的,這些東西的價格和利潤都非常驚人,最起碼比武器賺錢,更不要說鋁粉還可以添加到炸藥裡以提升威力。
黑火藥一直被詬病的就是威力不足,有人甚至認為隻有tnt炸藥的十分之一,這純粹就是胡說八道,隻要將原材料提純,黑火藥的威力就會極大加強,大概五公斤黑火藥抵得上三公斤的tnt,當然了,目前兵工廠生產的黑火藥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可也遠不是傳統認知中的黑火藥可以相比的,在炸藥還無法量產的情況下,黑火藥的生產必須要抓起來。
原材料的來源目前主要是收集老百姓熬製的土硝,就算是能造出濃硫酸來也沒有必要浪費資源生產硝酸鉀,因為土硝的提純並不複雜,6070年代很多小鞭炮廠用的還是土硝,絲毫不比工業生產的硝酸鉀差。
硫酸則是用來生產硝酸、硝化棉、tnt、疊氮化鉛的重要原料,這東西八路軍就利用土法搞的,規模還相當大,而橫亙在八路軍麵前的那些難題,諸如鉛板、母酸這些根本就沒有問題,直接從江城購買就行了,僅僅兩個月,兵工廠已經可以小規模生產濃硫酸了,雖然產量不高,可暫時也夠用了,最起碼現在生產迫擊炮彈所需的硝化棉總算是不用拆37毫米炮彈來獲取了。
後續王躍還計劃搞硝化澱粉,這玩意兒的爆炸威力差了一點,可還是有實戰價值的,後期,漢斯和鬼子其實也在往迫擊炮彈裡塞這玩意兒,也挺好用的。
另外,兵工廠還攻克了子彈殼生產工藝,將高純度的銅料加熱後多次碾壓,製成一定厚度的銅板,然後切條,使用衝床將銅條切割成圓形坯料,就是個硬幣大小,然後就是對坯料進行多次衝壓,製造成子彈殼的毛坯,這個過程最少是三次衝壓,如果一次衝壓形變太大的話,會造成彈殼斷裂,甚至炸膛。
這時候的子彈殼還需要進行拋光,嗯,簡單點就是將加工好的彈殼放進一個有研磨料的汽油桶,然後搖動這個汽油桶改造的滾筒,沒一會兒,子彈殼就會變得亮晶晶的。
接下來就是修整,這次修整以後子彈殼的主體加工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再下一步是打孔,然後安裝底火,打底標,最後就是手工加注發射藥,這個就有些草率了,簡單一點說就是將彈殼裝滿,然後就是將彈頭裝上去,為了防止子彈受潮,在底火位置以及彈殼彈頭結合的位置還需要塗抹紫膠用來防水。
至於子彈頭已經擺脫了直接鑄造的工藝,采用衝壓工藝造出一個子彈頭形狀的殼體,然後將鑄造好的鉛彈頭塞進去,然後修形,從尾部收口,再進行一次拋光,一枚高質量的銅包鉛子彈頭就造好了,在保證子彈性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總算是不用再那麼浪費銅料了,也就是王躍搞不出覆銅鋼來,那個才是省錢的王道,當然了,單純的鋼彈殼也是造不出來的,因為咱們沒有那麼好的鋼材。
現在杜貴已經在完善鋼芯彈頭的工藝了,畢竟鉛彈頭的威力還是相對較弱的,不過卻不是鋼芯穿甲彈,隻是普通的鑄鋼鋼芯,用來進一步降低彈頭的生產成本。
雖然兵工廠現在還沒法生產武器,可相關的技術儲備和人員培訓卻不能停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王躍通過保護傘公司從鬼子底層軍官手中購買了大量有修複價值的槍械總量,接近一萬一千條,所付出的不過是從鬼子商人手中零星搞到的一些加料香煙,好吧,鬼子基層士兵吃藥現象也非常普遍,而且還是直接配發的那種,沒有各種藥品,鬼子連打仗估摸著都不會了。哪裡有那麼多的悍不畏死,還不是靠藥物頂著的,後期鬼子戰鬥力急劇下降未必就沒有很多老兵吃藥傻了的緣故。
還有就是手中的一些舊槍也需要進行翻新維護,就手裡的那2400條老套筒吧,能看清楚膛線的還不到一半,至於說槍托腐朽,零部件生鏽,附件缺失就更常見了,2400條步槍,刺刀還不到四百把,這裡邊還有兩百多把不是原廠的,總之這批老套筒裡邊不需要維修的幾乎沒有。
可就算是這樣的槍械,收拾好了以後也不缺買家土匪、馬幫、地主、富戶,都願意購買這種原廠生產的槍械,最起碼比私造的槍械好了幾個等級,當然,還有八路軍,隻不過他們手裡的錢不是太多,沒法大規模交易罷了。
人口“買賣”自然可以繼續下去,畢竟暫二師還是缺人,軍政部那邊的3000人編製根本就不是事兒,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你有多少兵就會有多少編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