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不太熱鬨的元宵節之後,整個於家村似乎都安靜了下來,恢複了那種站在村裡的大路上一眼望不到人的場景,而這個時候,最熱鬨的就要數於飛的農場了。
東邊的一號農場裡時時刻刻都有一群忙碌的身影,而西邊的二號農場,此時正有一輛輛散發著異味的三輪車魚貫而入,而帶頭的就是於飛許久未見到的海良。
自從修橋發生那件事情之後,他好像一直就沒有在家待,據說是到外地散心去了,具體乾啥那也沒有個準信,直到過完年,新橋竣工他才算回來。
而他一回來於飛就找上門去了,農場裡有一百多畝地等著用雞糞掩人耳目呢,熟人總歸要比新手用起來順當。
當然,海良也沒有讓他失望,窮搜了整個養殖基地以供應於飛的農場,他這邊往地裡傾卸著雞糞,於飛則指揮著那些臨時工把這些雞糞散落開來。
不過這個活計他沒有乾多久就交給了振興,一股成熟的雞糞味一直在往他的腦子裡鑽,實在是有點受不了,沒看到振興都戴上了兩層的口罩嘛。
有了老妖怪他們的全力支持,兩個農場裡的大棚同時開始建設起來,一號農場還好,那邊隻需要建一個四畝的獨立大棚就好了。
而二號農場就有些麻煩了,不光是要建個以育苗為主的實驗性質的大棚,還需要建上一個大麵積的試種大棚。
最後經過跟馬陽一番的協商,於飛決定建一個連棟大棚,加上那個育苗大棚,一共占地在十五畝左右,這也是於飛迄今為止建立的麵積最大的一個大棚。
接手了這麼大的一個生意,馬陽自然不能怠慢,幾乎動用了公司裡現在所能動用的所有技工和工人,甚至還從李曉梅那邊借調了一批熟練工,就是為了早日把這邊的工作做完。
所以現在於飛的農場裡到處是人頭碰人頭的場景,各種加工機械的聲音摻雜在一起,弄得這邊天天跟唱大會似的。
而因為工人的大量使用,於飛現在想要乾點什麼事情那基本上就得自己動手,就好像他現在清塘一樣,那幾乎都是以他為首,真正乾活的那還要包括石芳青青這樣的女人,要不於飛連個幫手都沒有。
好在還有張老頭楊木匠他們,要不於飛還真就得把自己給累個不輕,特彆是有了明這個大塊頭在場,那基本上包攬了所有的運魚工作。
所謂的運魚就是把魚塘裡清理出來的那些體型比較大的魚給放到深水塘裡,於飛也沒有打算繼續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就想看看這些魚在無人捕撈的情況下能長到多大。
因為之前有過一次很是徹底的清塘,於飛這次也隻是把那些體型較大的魚給過一遍,那些它們不經意間產下的小魚仔那就留下,跟再次購進的小魚苗一起生長。
就這還都忙活了一天多才算是把這個活給乾完,至於乾的漂不漂亮那就不在於飛的考慮範圍之內了,有著空間湖水這一大殺器,哪怕就是養頭豬也不會虧本了。
說到養豬,於飛還真有這個打算,是因為過年的時候他吃的豬肉都沒有個肉味,也聽說這玩意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據說一窩小豬從出生到出欄,那需要一箱土黴素片的支撐,要不根本就活不下來。
這不是於飛瞎說,而是他在過年的時候聽一個家庭式養豬場老板醉酒之後說的,還說他們家自己都不吃自家那些批量產出的豬肉。
於飛也問過他要是自己想吃豬肉了那該咋辦,人家說的挺輕巧的,那麼多欄豬,給自己養兩頭喂麥麩子的豬還是不礙事的。
這個於飛知道,他小時候家裡就養過豬,那時候喂豬都是用剩飯拌上麥麩子喂大的,不見一丁點的豬飼料,就因為這個,那頭豬需要從年頭喂到年尾才算是長成,賣給殺豬人算是賺點過年錢。
所以於飛打算等農場裡建設個差不多之後,就在二號魚塘那邊建個豬圈,也不養多,三兩頭的樣子,也不對外銷售,就等著過年的時候給宰了,自己留一部分,再給親戚朋友們送點。
要知道現代人越來越注意養生了,雖然豬肉的價格不貴,但你要是說這是你自家養的,還是一年一頭不用飼料的那種,那絕對比送什麼營養品還要來的有麵子。
這是於飛在清理完魚塘,躺在屋內藤椅上拍著腦門做出的決定,不過他還沒來得及給自己點個讚,房門就被人粗暴的推開了,果果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
連書包都沒來得及脫下,她一臉興奮的對於飛手舞足蹈的比劃開來:“爸爸,馬,爸爸,馬……好多馬?”
“嗯?”
於飛有些迷糊的看著果果紅彤彤的小臉蛋,見她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安撫道:“沒事閨女,慢慢說,你爸爸不會變成馬的。”
果果急促的喘了幾口氣,這才稍稍的緩和了一下,不過依舊是一臉興奮的說道:“爸爸,我剛才回來的時候看到有輛車拉了好多的馬,有紅色的有黑色的,還有一個白色的,太漂亮了。”
“嗯?這有什麼稀奇的?上次咱們去縣城的濕地公園你不也見到了嗎?你還跟它拍照了呢。”於飛有些不理解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