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圖形中的第一個,是一把手槍!
造型簡樸,甚至可以說醜陋,僅由幾塊鐵疙瘩拚湊而成。
不認識的,隻怕當作小兒的玩具。
但是李雲龍看在眼裡,卻是大覺親切——
這正是他此生使用的第一把槍!
他還記得當年剛剛參軍,持著梭鏢一連參加了三場戰鬥,次次衝鋒在前。
上級見他勇猛,特意獎勵了這把槍。
那一刻心情之激動,說是如獲至寶也不為過。
似這種槍,並沒有正式名稱、型號,大都是民間造槍匠自行打造,口徑五花八門,有的發射手槍彈,有的發射步槍彈,少數有膛線,多數都是滑膛,隻能在近距離使用。
又因其采用的是類似獵槍的兩段式鉸鏈結構,裝填子彈需要將槍居中折開,開槍後也要撅開握把退出彈殼,因此俗稱“兩撅槍”、“撅把子”。
“兩撅槍”一次隻能發射一顆子彈,所以又得名“單打一”。
按理說,這槍使起來極不方便,隻能打一槍,還要自己手動退彈殼且不說,還是采用外露式擊錘,開槍前要手動將擊錘扳開,才能扣火。
但是此槍也有好處,就是設計極為簡單、製造極為容易,雖不能同外國名槍媲美,卻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因此一度在國內普及。
尤其是我軍兵工廠,早期技術有限、設備不足,生產了大量的單打一,直到抗日期間,這批老舊的槍支還在遊擊隊、民兵隊手中發揮餘熱。
(《地道戰》中,民兵隊長高傳寶從灶台躍出,手持雙槍左右開弓,乾到鬼子兩名,所用的便是單打一。)
李雲龍早已預料到,僅僅二級的兌換權限,絕不會出衝鋒槍、機關槍這種猛貨,能有這單打一,在這冷兵器時代,已經算得上是極為犀利的兵器。
再一看兌換所需的義氣值,一個紅色的“1”,更是讓李雲龍嘴巴都咧到了耳後根!
畢竟是熱武器,竟然隻和大刀、長矛一個價格!
等等!
李雲龍忽然想到一個嚴重的問題——熱武器是需要彈藥的!
他連忙往後看去,這一看,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
單打一圖形的後麵,是一顆子彈的圖形。
看其形狀,乃是步槍子彈。
這本來是好事,用步槍子彈的單打一,近距離威力極大。
但是圖形下清晰顯示,換一發子彈,竟需要足足一點義氣值!
1點/發!
也就是說,一顆子彈的價格,居然等於一把槍!
“他娘的!小蛔蟲,你這買賣做的比山西土財主還奸啊!”
李雲龍忍不住破口大罵,隻覺心都在滴血。
他所有家當,也隻能換一千八百發子彈,這要是自己用還好,若是拉一支隊伍,光是訓練就要消耗多少?
真正實戰,又有幾個人能如他一般槍槍咬肉?
李雲龍一邊罵,一邊緊緊盯著身前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