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大商人!
在崇禎皇帝正式下達廢後旨意的第二天,燕飛南下的大軍終於出發了。
以往無論燕飛立下多大功勞都是假裝看不到的崇禎皇帝,這次破天荒的主動出現為大軍送行。由此可見其心目之中對於福王的仇視有多麼的深切,這已經是超過了對燕飛的仇視。
清閒到快要受不了的禮部難得有了工作,將大軍出征的事情辦的極為隆重。各種聽不懂的禱文,各種古典的儀式等等一輪接一輪的沒完沒了。
而悠揚的古樂從早上響到現在都沒有停下的意思,這可把那些樂手們給累的氣都快喘不上來。
除了皇帝,禮部,朝廷官員之外還有大批的百姓們得知大都督要再次出征,全都自發的前來送行。
燕飛的每一次出征都會帶來輝煌的勝利,雖然百姓們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到燕飛出征為自己帶來的好處,不過卻能切實體會到那種急速提升的榮譽感與自信。這可與以往那種渾渾噩噩為了能填飽肚子而活著的時候完全不同。
此時的城外真的是人山人海,場麵蔚為壯觀。
這次實際上除了少數人之外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燕飛的出征目的地,唯一知道的隻有燕飛這次依舊是先去天津衛準備登船。
在很多人尤其是鄭芝龍與南京城那些人派來的細作看來,這次燕飛的大軍肯定是又要去海外某地征伐,壓根就不會想到燕飛居然是要直接南下撲向南京城!
按照千年傳承下來的觀點來看,尤其是明初的燕王朱棣南下奪了自己侄子皇位的靖難之役來說。北方南下基本上都是沿著大運河一線南下過山東江蘇抵達長江邊和對岸的金陵城隔江對望,之後才是想辦法渡江。
華夏曆史上的海戰數量不算少,可在絕大部分人的印象之中戰爭都是和陸地相連。大海什麼的絕少有人向那個方向考慮。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思想觀念才導致了華夏一直都沒有開啟屬於自己的大航海時代。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大海是狂暴可怕的,是不知道儘頭在什麼地方的。
冒著生命危險出海卻得不到什麼回報,還極有可能會葬身大海。這種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事情,很少會有華夏人去做。
對於海洋的不重視,也是這次燕飛有信心一戰就蕩平南方士紳聯盟的原因所在。
在燕飛看來完全屬於浪費時間的眾多儀式終於結束,數以萬計的大軍緩緩開拔向著天津衛方向前行。一輛接一輛的重載卡車駛上修葺一新的水泥路官道,轟轟隆隆的氣勢極為驚人。
“倪大人。”指揮車上的燕飛端著咖啡杯看向窗外對作為督師隨行的倪元璐詢問“你覺得有沒有可能以後京師和天津衛之間有一天能夠做到朝發夕至?”
正在品嘗苦澀之中帶著一絲香甜氣息咖啡的倪元璐聞言先是一愣,張嘴就想說快馬加鞭的話現在勉強就能做到。可隨即想起燕飛不可能無聊到這種程度和自己打趣。疑惑之下目光順著燕飛的視線看向窗外,就看到了一隊接一隊正在工地上熱火朝天乾活的人群。
這些人他知道,甚至他還來過這邊視察工地。這裡就是史可法負責的鐵路籌建委員會其中的一段工地。
“大都督的意思是,這裡的鐵路建成之後可以朝發夕至?!”倪元璐的聲音都變的尖銳起來。
快馬加鞭的朝發夕至無所謂,可如果普通人出行也能夠做到如此遙遠的距離快速抵達的話,那意義可是完全不同。
“對。”燕飛用力點頭“等到連接兩地的鐵路建成之後,大量的人員和物資可以通過鐵路快速運輸,天津衛的漁民們早上帶著新鮮的海魚登上火車,下午的時候這些海魚就能出現在北京城內的餐桌上!”
‘嘶~~~’倪元璐滿臉震驚之色。如果是旁人說這種話,他會不屑一顧認為丫的是在癡人說夢。可燕飛說的話卻是完全不同,因為他從未說過沒能實現的大話!
震驚的看向那些熱火朝天的工地,看著數以百計的精壯漢子們聚集在一起用肩膀套繩索托起一根根據說重達萬斤的沉重鐵軌運送到路基上,不由得感慨“若是真能如此的話,的確是利國利民的壯舉,其意義不亞於當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隻是”
倪元璐看向外麵那些由大批全副武裝兵丁們看管著的一摞摞鐵軌,眉頭緊鎖“這鐵路也太耗費精鐵了。就算是把大明全國的精鐵都集中起來好像都修不了多長。”
燕飛淡然一笑,大明全國的精鐵加起來都沒用。因為質量不過關根本就用不了。就算是能用,可如果僅僅是依靠大明自己的鋼鐵產量來修鐵路的話,估計幾百年都修不了多長的距離。
“這件事情不用擔心。”燕飛擺了擺手“鐵軌的事情由我來負責。”
這次帶上倪元璐過來,為的就是用朝廷的大義去壓製那些江南的高官顯宦們。那邊還沒有被清理過,高官顯宦的數量極多。